[实用新型]一种通道式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61753.4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04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森军;付晓洁;王韶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E04F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沈敏强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护岸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道式护岸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解决传统生态砌块岸‑水割裂、两栖生物无法上岸活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道式护岸结构,它由若干砌块砌成,每个砌块由一体成型的主体结构和固定结构构成;主体结构呈八边形,砌块的第一侧壁、第四侧壁设置凹凸匹配的自锁结构,使得同层的相邻砌块能够相互自锁;砌块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顶部高于其余侧壁,第七侧壁设置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伸入岸坡土体,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设置缺口,主体结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台阶式斜坡,由护岸底部至顶部的上下层砌块间台阶式斜坡连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道式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流速较大区域,为满足洪水期抗冲性及生态性要求,多采用生态砌块护岸形式,具有施工简便,植物生长根系稳定、绿化效果好等特点。然而,现有生态砌块仅通过砌块自身小孔或砌块间连接缝与水体之间,无法真正实现岸-水连通,满足两栖生物活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通道式护岸结构,旨在解决传统生态砌块岸-水割裂、两栖生物无法上岸活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道式护岸结构,它由若干砌块砌成,每个砌块由一体成型的主体结构和固定结构构成;主体结构呈八边形,砌块的第一侧壁、第四侧壁设置凹凸匹配的自锁结构,使得同层的相邻砌块能够相互自锁;砌块的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顶部高于其余侧壁,第七侧壁设置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伸入岸坡土体,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设置缺口,主体结构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台阶式斜坡,由护岸底部至顶部的上下层砌块间台阶式斜坡连续。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呈“T”型,锚固在岸坡土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设置凸块,第四侧壁设置凹槽,相邻砌块的凸块与凹槽匹配,实现自锁。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砌块设置缺口,内部设置台阶式斜坡,护岸底部至顶部的台阶式斜坡连续,形成生物自由上岸斜坡通道,能够保障不同水位下岸-水较好的横向连通性,有利于生物自由上岸,改善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道式护岸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砌块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砌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砌块结构;11-主体结构;12-固定结构;13-台阶式斜坡;14-缺口;111-空腔;112-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4-第三侧壁;115-第四侧壁;116-第五侧壁;117-第六侧壁;118-第七侧壁;119-第八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61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装式生态护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卸机箱盖的计算机主机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