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镜体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39945.5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01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则腾;杨聪;许德冰;田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翠英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镜体的连接结构,包括主机插座和镜体插头,主机插座包括依次连接的左板、底板、右板和顶板,且底板上设有一个矩形槽,镜体插头包括下插板和上插板,上插板底面到下插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顶板顶面到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下插板底部设有与矩形槽配合的矩形块,上插板和顶板通过旋转锁紧件锁紧连接;通过将下插板通过矩形块插设在底板上,将上插板抵设在顶板的上部,并通过旋转锁紧件锁紧,从而多方位限定连接,另外上插板底面到下插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顶板顶面到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实现上插板与顶板、下插板与底板之间的相互锁紧,类比于镜体插头和主机插座之间过盈连接,连接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镜体的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镜体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广泛应用的内窥镜系统,内窥镜的镜体插头插入主机内构成内窥镜镜体连接结构,其由解锁按键控制主机对镜体导光部的解锁,即由按键通过机械结构控制主机对导光部的锁止,但是此种按键活动控制的连接结构,连接后导光部与主机间存在间隙,无法达到硬性连接,连接的稳定性稍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检索,现有的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7532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内窥镜镜体连接结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主机插座a和内窥镜的镜体插头b,镜体插头b的插头面上设有镜体接口,主机插座1的插座面上设有主机接口,镜体插头b与主机插座a通过按键c锁定件可拆卸连接,主机插座a与镜体插头b中的一者上设有吸盘安装部,另一者上设有吸附面,吸盘安装部上设有吸盘d,吸盘与吸附面之间的空气排空后形成负压吸附。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内窥镜镜体连接结构,在原有按键锁定连接的基础上,通过在主机插座与镜体插头的接触面上加装吸盘,以通过吸盘的吸附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但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一定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外力或撞击或者任何一种对镜体或主机的一种外在力,比如将镜体向远离主机的一侧拖动时或者将镜体相对主机向上或向下或倾斜拖拽时或者拿着镜体的一侧时,这些外力可能会使得吸盘与吸附面之间产生一定缝隙(剥离),使得吸盘失去吸附能力,特别是外在力与吸附面之间存在夹角时,此种现象更为突出,使得改进达不到预期的稳定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镜体的连接结构,提高内窥镜镜体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窥镜镜体的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主机上的主机插座和与主机插座连接的设置在镜体上的镜体插头,所述的主机插座包括围成矩形框架的依次连接的左板、底板、右板和顶板,且底板上设有一个矩形槽,镜体插头包括下插板和上插板,上插板底面到下插板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顶板顶面到底板顶面之间的距离,下插板底部设有与矩形槽配合的矩形块,下插板插设在底板上,且上插板抵设在顶板的上部,所述的上插板和顶板通过旋转锁紧件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上插板和下插板的长度等于左板和右板之间的净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矩形槽内一侧设有橡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转锁紧件有两个,两个旋转锁紧件沿镜体插头中心面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转锁紧件包括旋转杆、设置在旋转杆底部并与旋转杆组成⊥形的底部限位件、设置在旋转杆上部的顶部限位件以及设置在顶部限位件上部的旋钮,所述的底部限位件和顶部限位件之间的净距离等于顶板和上插板的厚度之和,所述的顶板和上插板上相对应的开设有能使底部限位杆插进去并且不能使顶部限位件插进去的长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顶板底部在长孔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光滑过渡的凸起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旋转锁紧件包括螺杆、设置在螺杆上部的限位板和设置在限位板上端的手柄,所述的上插板上开设有圆孔,所述的顶板上设有带有内螺纹的内螺纹孔,所述的螺杆穿过圆孔并与内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39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