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34234.9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31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存;陈波;袁其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东润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2 | 分类号: | H01R4/42 |
代理公司: | 佛山知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83 | 代理人: | 何丽娟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缆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涉及通信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主外壳和与其相适配的副外壳,主外壳的内壁上对应安装有两组第二安装座,每组两个第二安装座之间均安装有副夹具,副外壳的内侧对应两个副夹具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主夹具,主夹具的外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副外壳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内部设置有空腔,每根螺杆上端均延伸至空腔内并安装有第一齿轮,本设计可以移动两个主夹具配合两个副夹具来将电缆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使得电缆连接在一起在后期使用时,即使受到拉扯也不会导致连接处松懈或者接触不良的问题,增加了电缆连接的牢固性以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线路施工时,经常会遇到电缆断裂的情况,将断裂的电缆重新连接以至不影响后期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而断裂的电缆连接,要么采取直接直接剥线,将线缆芯一根一根对接一起,要么采取电缆连接设备将其进行连接,前者较为费事费力,而且连接后,也影响电缆的使用效果,后者则比较简单快捷,所以,在通信线路施工过程中,会经常运用到,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通信线路施工用电缆连接装置(公开号CN211088604U)该专利通过设置压紧块以及压紧管,通过转动压紧管来挤压压紧块,通过压紧块来将电缆夹在中间进行固定,固定过程更加的简单方便;
但是,上述专利以及现有的电缆连接装置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线缆线芯连接后,多数是采取胶布进行缠绕进行固定,但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电缆很容易受到拉扯时,从而出现连接处松动,从而造成接触不良的现象,并不能很好的对断接处进行连接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主外壳和与其相适配的副外壳,所述主外壳的内壁上对应安装有两组第二安装座,每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均安装有副夹具,所述副外壳的内侧对应两个副夹具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主夹具,所述主夹具的外侧面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副外壳的内侧对应螺杆处开设有两个与其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副外壳的两内壁于每个主夹具的侧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每个所述主夹具的侧面于每个对应的限位槽内均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限位块;
所述副外壳的正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部设置有空腔,每根所述螺杆上端均延伸至空腔内并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空腔内底面于两个第一齿轮之间转动安装有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外壳和副外壳的前后表面均开设有线槽,所述第二齿轮的上表面中心安装有延伸至第一安装座外部的轴杆,所述轴杆的端头安装有旋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一安装座内部的空腔内,所述第二齿轮与旋钮固定连接,且通过旋钮与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螺纹孔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且螺杆的另一端与主夹具为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螺纹孔为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外壳的两侧均对应安装有两个主连接座,每个所述主连接座表面均开设有螺栓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副外壳的两侧均对应安装有两个位置与主连接座相适配的副连接座,每个所述副连接座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螺栓。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缆连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东润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昆明东润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34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旱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以三维实景模型为基础的北斗导航滑坡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