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串口通信集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29300.3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02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13/516;H01R13/502;H01R13/66;H01R13/73;H01R25/00;H01R13/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初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5 | 代理人: | 邓金涛 |
地址: | 6464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串口 通信 线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串口通信集线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电路板,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串口接入口,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串口接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外壳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安装板的边缘设置有理线结构,外壳安装于安装板上时,外壳设置有串口接出口的一侧朝向理线结构。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固定组件,能够便于通过固定组件将安装板固定在合适的位置,进而对外壳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理线结构,能够对插入若干个串口接出口的通信线材进行整理,这样能够减少后期维修时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串口通信集线装置。
背景技术
展馆设备通信连接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接线端子或者剥线皮进行硬接等方式进行信号线连接。由于传统的接线方式存在接线工艺规范不统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齐、个人工作习惯等因素,造成信号传输、线路连接质量不稳定。
随着行业的发展,在进行通信连接的时候,也开始逐渐采用一些集线装置来进行一对多数据传输,集线器属于纯硬件网络底层设备,基本上不具有类似于交换机的“智能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它也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MAC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也就是说当它要向某节点发送数据时,不是直接把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而是把数据包发送到与集线器相连的所有节点。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集线器大多只是通过电路板和接口来实现打包发送数据的功能。但是集线器在展馆等场所使用的时候,往往需要固定在不同的位置,而且对线材的固定和整理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集线器难以同时满足上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串口通信集线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集线器大多只是通过电路板和接口来实现打包发送数据的功能,难以同时满足便于固定和整理线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串口通信集线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电路板,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串口接入口,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串口接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外壳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的一侧,安装板上设置有固定组件;安装板的边缘设置有理线结构,外壳安装于安装板上时,外壳设置有串口接出口的一侧朝向理线结构;外壳内设置有安装腔,电路板安装于安装腔内,外壳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和安装腔相连通的接入孔和接出孔,串口接入口安装于接入孔内,并且在安装腔内通过第一引脚和电路板相连,串口接出口安装于接出孔内,并且在安装腔内通过第二引脚和电路板相连;串口接出口和接出孔配套设置为多个,串口接入口通过电路板和多个串口接出口相连。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串口接出口为RJ45头接口;外壳包括可拆卸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导轨柱,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导轨柱,第二导轨柱的端部设置有导轨槽,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在一起形成外壳时,第一导轨柱插入导轨槽内,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配合形成安装腔,电路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电路板安装于安装腔内时,电路板上的安装孔套设于第二导轨柱的外壁上。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外壳通过滑槽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的一侧,滑槽设置于安装板的一侧,滑槽相对两侧的槽壁分别和安装板相对两侧的侧面相连通,滑槽的槽壁沿其长度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两端分别和安装板相对两侧的侧面相连通;外壳的侧面设置有和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条,外壳安装于安装板上时,外壳的一侧滑动设置于滑槽内,并且限位条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组件为螺丝,安装板上设置有贯通两侧的通孔,螺丝可拆卸安装于通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组件为螺丝,安装板上设置有贯通两侧的通孔,螺丝可拆卸安装于通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组件为吸盘,吸盘设置于安装板远离滑槽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未经陈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293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高效交替研磨功能的研磨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排水的装配式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