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和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20439.1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83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卢杏斌;张营;王小勇;武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梁亚静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器 空调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需要单独的换热面积,造成换热器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包括外壳和换热管,换热管设置于外壳内,并且换热管间还设置有布气装置,布气装置与外壳上的进气口连通,布气装置的表面设置有布气孔,并使从进气口进入的过热气态冷媒经布气孔喷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通过在换热管间设置布气装置,可将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的区域转移至换热空间(换热空间也即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将饱和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的区域)内,从而可节省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的换热区域,进而可减少换热管数量,降低冷凝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冷水机组的制冷循环系统中,经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入口时,制冷剂处于过热状态,而过热气态冷媒在发生相变时存在转变点温度(与饱和温度及冷壁温度有关,一般非常接近饱和温度,下面简称饱和温度),当过热气态冷媒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时,冷媒蒸汽释放显热,冷媒温度降低而不发生相变,而当气态冷媒达到饱和温度时,冷媒蒸汽释放潜热并冷凝,冷媒温度保持不变。由于进入冷凝器的气态冷媒存在一定的过热度,冷凝器内的顶部气体入口附近的换热管必然存在不发生相变的过热气态冷媒冷却区域。即过热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后,过热气态冷媒首先在冷凝器入口附近的换热管处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而后气态饱和冷媒再冷凝为液态冷媒。可见,现有冷凝器中,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需要单独的换热面积,造成换热器成本高。
虽然过热气态冷媒冷却至饱和气态冷媒所需的热量(显热)远低于将饱和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所释放的热量(潜热),但是由于单相对流换热的换热系数(过热气态冷媒冷却至饱和气态冷媒的换热系数)远小于冷凝相变换热的换热系数(饱和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的换热系数),因此在冷凝器内用以交换显热的换热面积占比不可忽视。由于单相对流换热的换热效率低,影响整个冷凝器的性能。另一方面,由传热学努谢尔膜态冷凝模型可知,冷凝热阻主要由液体导热热阻主导,因此液膜越厚冷凝效果越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冷凝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过热气态冷媒冷却为气态饱和冷媒,需要单独的换热面积,造成换热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包括外壳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且所述换热管间还设置有布气装置,所述布气装置与所述外壳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布气装置的表面设置有布气孔,并使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过热气态冷媒经所述布气孔喷出。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布气装置上还设置有液体流道,所述液体流道用于供冷凝液体流通,并且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外壳上的液体出口连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布气装置与所述换热管保持平行。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布气装置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并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布气孔。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液体流道,所述第一板体上的液体流道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液体流道彼此连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具有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水平段形成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板体的倾斜段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倾斜段形成气体入口,并且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一端的开口口径大于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一端的开口口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20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笼统注聚井管柱
- 下一篇:便于脱模的电池组上壳体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