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颗粒物检测粉尘仪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92092.4 | 申请日: | 202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70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利峰;门金晶;王越;王元升;任雅贤;蔡宏忱;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滨海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检测 粉尘 | ||
本实用新型公一种颗粒物检测粉尘仪,包括两个采样泵、与所述采样泵连接的一个颗粒物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一个数据采集控制板,所述颗粒物传感器安装在颗粒物检测粉尘仪的两个采样泵的进气侧,并与两个采样泵的进气口经由第一管路相通,所述颗粒物传感器的进气侧安装有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并与该压力传感器的出气口经由第二管路相通,另一个压力传感器装在数据采集控制板上;所述数据采集控制板与两个采样泵、颗粒物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颗粒物检测粉尘仪,通过将采样泵设置为两个实现互为备用,可以实现使颗粒物粉尘仪使用寿命和采样的准确度大大增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物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颗粒物检测粉尘仪。
背景技术
检测空气中PM2.5,PM10和TSP含量的颗粒物检测粉尘仪在进行气体颗粒物检测时,采集气体先由颗粒物气泵抽气,从颗粒物检测粉尘仪的进气口进入,气体经颗粒物传感器检测后,通过颗粒物气泵由出气口排出,数据采集板则对采集颗粒物传感器所得到的TTL数据处理,收到读取颗粒物的指令后,颗粒物传感器将TTL数据由modbus标准协议发送至数据采集板进行处理。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颗粒物气泵长时间工作,即使是间歇性工作也会影响到使用寿命,导致采样泵不工作或者损坏,需要更换采样泵来修理粉尘仪。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颗粒物检测粉尘仪。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颗粒物检测粉尘仪,包括两个采样泵、与所述采样泵连接的一个颗粒物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一个数据采集控制板,所述颗粒物传感器安装在颗粒物检测粉尘仪的两个采样泵的进气侧,并与两个采样泵的进气口经由第一管路相通,所述颗粒物传感器的进气侧安装有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并与该压力传感器的出气口经由第二管路相通,另一个压力传感器装在数据采集控制板上;所述数据采集控制板与两个采样泵、颗粒物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颗粒物检测粉尘仪,通过将采样泵设置为两个实现互为备用,可以实现使颗粒物粉尘仪使用寿命和采样的准确度大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检测粉尘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颗粒物检测粉尘仪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采样泵、2-采样泵出气管线、3-采样泵进气口管线、4-数据采集控制板、5-颗粒物传感器12V电压输入线、6-颗粒物传感器485通讯线、7-颗粒物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9-采样泵12V开关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颗粒物检测粉尘仪,包括两个采样泵1、与所述采样泵连接的一个颗粒物传感器7、两个压力传感器8、一个颗粒物采集板4(数据采集控制板),所述颗粒物传感器安装在两个采样泵2的进气侧,并与两个采样泵的进气口经由第一管路相通,所述颗粒物传感器的进气侧的气路上安装有一个压力传感器并与该气路上的压力传感器的出气口经由第二管路相通,另一个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数据采集控制板上;所述数据采集控制板与两个采样泵、颗粒物传感器、两个压力传感器连接,为两个所述采样泵、颗粒物传感器供电,采集所述颗粒物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两个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以及控制两个采样泵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颗粒物传感器采集得到检测数据为TTL数据,收到颗粒物采集板4的读取颗粒物的指令后,将检测数据由modbus标准协议发送至据采集控制板。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颗粒物传感器通过颗粒物传感器485通讯线6与数据采集控制板通信以传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智易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920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