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溶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81929.5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28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0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5001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透析 导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溶栓装置,设置了包括留置在患者身上用于血液透析的双腔导管,还包括Y型三通管、注射器、带中心孔的密封塞和注药软管。该装置利用留置在患者身上的双腔导管的自身结构,连通注射器和注药软管形成管路系统进行溶栓治疗,方便医生治疗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溶栓效果明显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溶栓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常见方法,其主要过程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通过净化装置清除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体内。在透析过程中,通畅的血液输送通道是最基本的条件。除手术建立通道外,穿刺中心静脉并留置透析导管是最常用的方法。双腔导管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其内部的两个管腔分别用于引流血液至体外和输送血液回到体内。
血液透析导管置入大静脉后,位置通常不再变动,其伸出体外的接口固定于皮肤表面,用于连接透析机。根据材质和结构的不同,血液透析导管的使用时间多在1个月至1年左右,当不再使用时从体内拔出。在长时间使用血液透析导管的过程中,管腔内形成血栓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一旦血栓完全堵塞管腔,血液透析将无法进行。在其内部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等)是清除血栓的主要方法。
现有技术中,注入溶栓药物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使用输液泵连接透析管,持续缓慢注入药物,或是手动缓慢注入。二是使用注射器尽量抽出管腔内的液体,使管腔内形成负压,夹闭管路后更换连接药物注射器,再打开管路,利用负压注入药物,之后重复上述步骤以使药物更多地进入管腔。但以上方法均存在不足,第一种方法容易使血栓被推进血管进入血液循环,有形成肺栓塞的风险。第二种方法操作不便,且因为血栓多形成于导管头端,药物从尾端进入难以到达血栓部位。如果溶栓失败,则需要更换整根导管,给患者带来额外的风险和经济损失,所以提高溶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一直是血液透析领域需要改进问题。实用新型专利CN208097062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能定时持续喷注溶栓药物用于溶解导管腔内血栓,但未解决血栓脱落进入血管的问题。实用新型专利CN213252061U公开了一种中心静脉管道溶栓装置,可以在注射溶栓药物的同时维持管道内负压,避免血栓脱落进入血管,但未解决药物难以达到血栓部位的问题。实用新型CN213642731U公开了一种中心静脉导管溶栓装置,可以通过自动推拉注射器,反复抽吸导管注入溶栓药物,使药物更好地深入管腔,但同样未解决血栓脱落进入血管的问题,同时还需要额外的动力装置,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溶栓装置,以留置在患者身上的双腔导管右部管腔内的血栓为目标,对透析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溶栓效果明显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溶栓装置,包括留置在患者身上用于血液透析的双腔导管,还包括Y型三通管、注射器、带中心孔的密封塞和注药软管;所述双腔导管的右部管上端口位于患者的大静脉中,双腔导管的右部管下部设有管夹并将下端口与Y型三通管的直管上端口活动连接,Y型三通管的左侧分支管上设有管夹,Y型三通管的左侧分支管下端口与注射器出口相连通,所述密封塞与Y型三通管的右侧分支管下端口密封连接,所述注药软管的上端口封闭并在侧壁上设有出药孔,注药软管的上端位于双腔导管的右部管内上端,注药软管的下端穿过Y型三通管的右侧分支管并经密封塞的中心孔伸出,在注药软管的下端口连接输送溶栓药液的装置。
上述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溶栓装置,所述的输送溶栓药液的装置为输液器,所述输液器包括高度在双腔导管的右部管以上的药液袋,还包括滴壶、调节阀和输液管,所述滴壶通过管路连通在药液袋和调节阀之间,所述输液管连通在调节阀和注药软管的下端口之间。
上述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溶栓装置,还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安装在注射器的活塞杆的外端盖与注射器的注射筒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0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0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819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碎纸回收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方立柱人行通道摆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