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79381.0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88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煌;赫灵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亚茹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设置于模具本体内的注塑流道,模具本体上包括随型冷却水路组和多个成型腔;其中,每个成型腔均能成型一个待注塑成型产品,每个成型腔均与注塑流道连通设置,随型冷却水路组包括多个随行冷却水路,多个随行冷却水路围合成冷却区域,至少部分注塑流道置于冷却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塑模具,随行冷却水路均匀布置于注塑流道附近,并针对注塑流道的重点区域进行冷却,提升冷却效果,有效保证注塑液体在注塑流道内流动的一致性,进而使浇注的速率保持一致,提高待注塑成型产品品质,保证待注塑成型产品品质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注塑模具制造上,冷却水路是注塑模具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改善注塑产品的质量、提高注塑成型效率的关键。传统的冷却水路设计都是采用传统的横竖设计方式,在同时注塑多个产品时,冷却效果差,导致流经各成型腔的各流道流速不均,且还无法保证流经各成型腔部分的注塑液体温度相同,进而使得制品的品质不一。此外,部分成型腔填充过多的注塑液,造成过盈或飞边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通过随型冷却水路进行降温冷却,提升冷却效果,能有效提高制品品质,保证制品品质的一致性,且能避免成型腔填充过多的注塑液的情况发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模具本体内的注塑流道,所述模具本体上包括随型冷却水路组和多个成型腔;其中,
每个所述成型腔均能成型一个待注塑成型产品;
每个所述成型腔均与所述注塑流道连通设置;
所述随型冷却水路组包括多个随行冷却水路,多个所述随行冷却水路共同围合成冷却区域,至少部分所述注塑流道置于所述冷却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注塑流道包括浇筑流道和多个与所述浇筑流道连通的分流部,所述分流部沿所述模具本体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成型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分流部均连通有多个与所述成型腔连通的末端流道。
可选地,所述分流部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分流部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流道连通,且所述第一过渡流道通过第二过渡流道与所述浇筑流道连通设置。
可选地,所述分流部和所述第一过渡流道均置于所述冷却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模具本体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分流部、所述第一过渡流道及所述第二过渡流道均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渡流道包括多个置于所述第一模板内的第一流道段和多个置于所述第二模板内的第二流道段,所述第一流道段和所述第二流道段交替连通设置。
可选地,所述分流部包括置于所述第一模板内的多个分流支路,每个所述分流支路均连通有一个所述末端流道。
可选地,每个所述分流支路上均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模板内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模具本体的高度方向与所述末端流道对应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分流支路的相交处与所述第一过渡流道连通设置,且所述分流支路置于所述第一模板内,所述第一过渡流道置于所述第二模板内。
可选地,所述随型冷却水路组包括:
第一随型冷却水路,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上;
第二随型冷却水路,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板上,所述第二随型冷却水路与所述第一随型冷却水路沿所述模具本体的高度方向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79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铆工装
- 下一篇:一种摆块拉紧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