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氧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75843.1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08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群;李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刘青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氧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氧管固定装置,包括直板,所述直板折弯后形成底板部和支板部,所述支板部包括三个层叠设置的山型支架,中层和下层的所述山型支架的中间杆为矩形管体构造,所述矩形管体的前侧设有连通至管内的竖向条孔,所述竖向条孔上带螺纹孔的横板,所述螺纹孔上旋拧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端设有旋拧头;上层和中层的山型支架的中间杆底部设有与所述矩形管体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前侧面设有波浪纹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调节高低且使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氧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即吸入氧气,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氧疗主要是缓解缺氧的一种方法。适量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给患者进行吸氧时,需要用到吸氧管。吸氧管多为螺纹硅胶软管,这些螺纹管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固定措施,会导致吸氧管下垂,容易碰到患者的面部造成不便;特别是会碰到一些烧伤患者的烧伤创面,影响治疗和护理效果。现有技术有将弯折的直板作为吸氧管的固定支架,直板弯折形成底板和支板,支板上设有卡住吸氧管管体的凹槽,实现对吸氧管的固定;但是这种固定支架一般不能调整高度,固定支架放置于床头或者床头柜时,无法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高度以使吸氧管在不碰撞到患者的情况下有效输送氧气,从而影响护理效果;另一方面,现有固定支架底座虽然简单,但是过于单薄,容易倾斜倒塌,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可调节高低且使用率高的吸氧管固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吸氧管固定装置,包括直板,所述直板折弯后形成底板部和支板部,所述支板部包括三个层叠设置的山型支架,中层和下层的所述山型支架的中间杆为矩形管体构造,所述矩形管体的前侧设有连通至管内的竖向条孔,所述竖向条孔上设有带螺纹孔的横板,所述螺纹孔上旋拧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端设有旋拧头;上层和中层的山型支架的中间杆底部设有与所述矩形管体配合的插杆,所述插杆前侧面设有波浪纹。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杆体内端为子弹头构造。
进一步的,所述旋拧头的两侧设有旋拧翼,所述旋拧翼上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山型支架两侧的竖杆端部均为半圆形构造。
更进一步的,所述山型支架两侧竖杆和中间杆形成的两个凹部的直径大小自外至内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凹部的深度为2-6cm。
进一步的,所述直板折弯角度为75°-115°。
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部底部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垫板,所述垫板的上表面设有卡至底板部两侧的卡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直板采用金属、合金或者聚醚醚酮材料制成,所述垫板采用塑料或硅胶材质制成,所述垫板内包裹有铁质配重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吸氧管固定装置通过可调节高低的山型支架实现固定架灵活的高低调整;山型支架的凹部直径大小自外至内逐渐减小的变化使其可卡紧不同直径大小的管体,提高了该固定装置的使用频率。此外,固定架的三角形垫板加重配重,同时实现固定装置与放置平面呈小于直角的一个角度,提高固定架放置的稳定性;并且三角垫板可采用防滑垫设计,使其放置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758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毛细管内腔酸洗-钝化装置
- 下一篇:空气弹簧用防尘罩、空气弹簧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