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67561.7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57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龙爱玲;刘自成;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10;E03F5/14;E03F3/02;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海绵 城市道路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包括有车行道,车行道边缘为人行道,车行道临近人行道边缘位置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雨水口,雨水口下端经市政雨水接入管与市政雨水检查井或市政雨水暗井连通,市政雨水检查井和市政雨水暗井接入市政雨水官网,雨水口下端还经调蓄带接入管接入碎石调蓄带,碎石调蓄带位于人行道下方,碎石调蓄带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透水盲管,透水盲管两端接入至调蓄池,调蓄池间隔设置在人行道外侧,调蓄带接入管高于透水盲管。本系统通过设置有碎石调蓄带和调蓄池,可以实现小雨量雨水初期过滤及收集,同时雨水储存在调蓄池内,可实现雨水绿化浇灌、城市道路冲洗等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调蓄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规模不断增大,生活理念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期待越来越高。城市降雨小雨量主要通过下渗及少量地表径流排走,大雨量主要通过管网外排,常出现缺水或洪涝状态,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安全。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应加强收集及再利用;解决洪涝问题,应加强外排及调蓄。目前的现有技术,一般直接排放,或针对初期雨水净化做了相关设备等方法,未能实现净化、收集、调蓄、调洪、再利用等综合功能。海绵城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优先考虑了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收集、蓄渗、缓释、再利用的海绵城市,在对城市内的雨水进行收集时,需要一个雨水收集调蓄系统,实现“小雨量收集,大雨量调蓄,雨水再利用”,还有在收集时不影响城市的运转。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充分发挥道路、碎石调蓄带、蓄水池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收集、蓄渗、缓释、再利用等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生态雨水调蓄再利用模式。对环境变化有很强适应性,可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再利用”综合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包括有车行道,车行道边缘为人行道,车行道临近人行道边缘位置处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雨水口,雨水口下端经市政雨水接入管与市政雨水检查井或市政雨水暗井连通,市政雨水检查井和市政雨水暗井接入市政雨水官网,,雨水口下端还经调蓄带接入管接入碎石调蓄带,碎石调蓄带位于人行道下方,碎石调蓄带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透水盲管,透水盲管两端接入至调蓄池,调蓄池间隔设置在人行道外侧,调蓄带接入管高于透水盲管。
前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中,所述碎石调蓄带的两侧分别为侧壁,侧壁底部为基础,碎石调蓄带临近侧壁的侧面以及底部铺设有防水土工布。
前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中,所述碎石调蓄带采用最大粒径60cm、孔隙率为22%~25%的级配碎石填筑而成。
前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中,所述市政雨水接入管高于调蓄带接入管,调蓄带接入管高于雨水口底面。
前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中,所述透水盲管外部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前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中,所述市政雨水接入管和调蓄带接入管的进水端设置有滤网。
前述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道路的雨水收集调蓄系统中,所述人行道路面结构层由上至下依次为透水砖、粗砂、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下方为级配碎石构成的碎石调蓄带,人行道两侧边缘设置有镶边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本系统通过设置有碎石调蓄带和调蓄池,可以实现小雨量雨水初期过滤及收集,同时雨水储存在调蓄池内,可实现雨水绿化浇灌、城市道路冲洗等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67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汗排湿型涤彩云凉感多层汗布料
- 下一篇:一种电子变压器的包铜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