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瓷制品焙烧用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65165.0 | 申请日: | 202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35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吴学文;勇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兴丰碳素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0 | 分类号: | B28B7/00;B28B7/28;B28B7/42 |
代理公司: | 安徽靖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75 | 代理人: | 杨宝洞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品 焙烧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瓷制品焙烧用模具领域,公开了一种瓷制品焙烧用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顶端两侧均设有固定柱,固定柱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卡板,所述第二模具前端均滑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外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所述控制杆外部对应第一卡板的后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外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柱固定模芯,固定柱外设有卡扣可卡在其凹槽内,在模具外侧设有脱模装置,实现了可换模芯并固定模芯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通过拉出底部的支撑架并展开,在焙烧过程中更加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瓷制品焙烧用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瓷制品焙烧用模具。
背景技术
1877年美国用做结合剂才制成磨料的陶瓷砂轮,标志着陶瓷模具的诞生,1970年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陶瓷模具发展迅速,而我国的陶瓷模具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陶瓷模具在总的构成中一直占主要地位,
陶瓷材料是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型和高温焙烧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因此传统的陶瓷焙烧用模具的模芯固定不牢固更换不方便,并且模具本身稳定性能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瓷制品焙烧用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瓷制品焙烧用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顶端两侧均设有固定柱,固定柱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卡板,所述第二模具前端均滑动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外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所述控制杆外部对应第一卡板的后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外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脱模杆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模具与第一模具底部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外侧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部均转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底部均固定连有支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模具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第一模具的前端对应定位柱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定位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柱顶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的内部均设置有模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上端均设置有第二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底部对应支撑板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滑动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模芯顶部对应固定柱的位置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旋转把手带动固定柱转动,通过固定柱旋转带动第三卡板卡入第二凹槽同时固定柱底端卡入模芯顶部凹槽,从而实现了模具与模芯组合的稳定性能,通过向内推动圆盘从而带动脱模杆向内移动,通过脱模杆向内推动模芯,圆盘内侧设有弹簧,脱模杆内侧一端设有限位块,使其脱模过后脱模杆复原,实现模芯快速脱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兴丰碳素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兴丰碳素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65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鞋用截断机
- 下一篇:一种侧板产品通过式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