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760754.X | 申请日: | 2022-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88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智;厉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融创信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左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2 | 代理人: | 张灿秋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信号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测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包括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用于地铁信号检测散热的散热板,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位于散热板外侧的防护箱。本实用新型通过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散热板、扇叶和微型电机之间的配合,利用扇叶的转动,实现了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内部的散热作用,达到了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降温效果,有效地解决了高温对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造成损坏的问题,采用扇叶转动对内外空气交换的方式,减少高温对元器件造成的损坏,延长了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信号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保持地铁信号的稳定性,需要使用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进行检测,其中,地铁信号测试装置用于信号失真度、调制度、谱纯度、频率稳定度和交调失真等信号参数的测量,可用以测量放大器和滤波器等电路系统的某些参数,是一种多用途的电子测量仪器。
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在对长时间的检测时,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内部的元器件会产生高温,高温通过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开设的散热孔处进行内外气体的交换,但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在长期使用后,散热孔易被灰尘和杂质卡住,随着灰尘和杂质存在量的不断增加,则会导致散热孔被堵塞,使得高温分布在地铁信号测试装置的内部而难以散热,随着温度的不断增加,高温会造成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内部元器件的损坏,从而缩短地铁信号测试装置的使用寿命;当对散热孔疏通时,灰尘会掉落在地铁信号测试装置的内部,不便于将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内部灰尘的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具备降低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内部的温度、减少高温对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内部元器件的损坏、延长地铁信号测试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地铁信号测试装置的利用率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信号测试装置,包括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用于地铁信号检测散热的散热板,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位于散热板外侧的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均匀分布有扇叶,所述防护箱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L型杆,所述L型杆的上端面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的外壁活动套接有卡合板,且卡合板的左端与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右侧分布有控制按键,所述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正面安装有位于控制按键下方的接线端。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外壁固定套接有框体,且框体远离散热板的一侧与防护箱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腿的内壁螺纹套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位于支腿下方的底脚。
优选的,所述防护箱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壁活动套接有柱形筒,且柱形筒的一端与地铁信号测试装置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L型杆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与滑块的外壁活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有与L型杆的内部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L型杆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外壁与卡合板的内壁活动套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融创信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融创信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607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