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弧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28108.5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50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帅杰;陈智;李华清;黄显军;李栋梁;张萌;薛原野;苗喜得;娄嫣芳;张君义;胡刚强;段石磊;王自鹏;黄瑞娟;邓书举;杨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H01F5/04;H01F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弧线圈。消弧线圈的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均在轴向上分成两个以上分段线圈进行缠绕,而且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各个分接按照一定的方式引出,如此,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每个分段线圈的每层匝数减小,层间电压大幅降低,如此降低了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填充介质的绝缘要求,减小了对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填充厚度要求,进而在保证消弧线圈的耐压能力的基础上,相对减小了整体体积,大幅度提升了消弧线圈的耐受水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限制或抑制接地故障电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弧线圈。
背景技术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与电力系统安全和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密切相关,是城网和农网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接地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当时配电网的结构和设备,还受当时接地设备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为止,系统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接地方式之一即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调匝式消弧线圈应用最为广泛,调匝式消弧线圈是将消弧线圈设有多个抽头,采用有载调节开关调节消弧线圈的抽头以改变电感值来实现对地电感电流的输出,以实现自动跟踪补偿的目的。
随着系统负荷的日益增大和电压等级的逐渐提高,目前20kV、35kV配网中电容电流已经高达200A,对于调匝式消弧线圈来说,调流范围基本设计为50A—200A,档位较多的为25档,这就对调匝式消弧线圈内部绝缘结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现有的消弧线圈制造时,内外的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均是在轴向上连续缠绕形成需要的匝数,然后在一层缠绕完成后折回缠绕第二层,相邻层之间铺设绝缘介质,且在连续缠绕的过程中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引出一定数量的分接,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整体上都呈饼状。但是采用这种绕制方式得到的消弧线圈,层间电压较大,为了满足产品耐压能力,往往在层间铺设较大厚度的绝缘层,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导致消弧线圈的体积较大,散热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弧线圈,以解决现有的消弧线圈耐压能力和体积不能兼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消弧线圈,包括整体绕组和将整体绕组浇注包裹在内的绝缘体,所述整体绕组包括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额定绕组处于分接绕组的内侧,所述额定绕组包括在轴向上间隔的两个以上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相邻两个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相邻端头连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头引出形成中性点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在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位置沿轴向折回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并引出,分接绕组包括轴向间隔的两个以上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相邻两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相邻端头连接并引出形成档位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的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头与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连接并引出形成档位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引出形成档位分接。
本实用新型的消弧线圈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每个分段线圈的匝数减小,层间电压降低,如此降低了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填充介质的绝缘要求,减小了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填充厚度,进而在保证消弧线圈的耐压能力的基础上,减小了整体体积。尤其是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缠绕方式和分接引出方式,提升伏安特性线性度,使磁场更加均匀、规律,也因此使消弧线圈分接电流分配更为有序。
进一步的,每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在绕制该线圈的导线的两端之间连接引出端形成档位分接。这样能够在所需档位分接数量较多时不会过多增加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数量,减小制造难度,简化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绝缘体内在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位置设有轴向贯通绝缘体的散热风道,额定绕组的第二端头从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位置沿轴向引至分接绕组的轴向第一端。这样提高了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绝缘距离,提升耐受电压冲击的能力,同时可有效降低消弧线圈温升增强消弧线圈伏安特性曲线线性度,整体提升消弧线圈本体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继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28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