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17579.6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71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姜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A63B23/14;A63B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爱普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刘青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臂 旋转 强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及阻力轴,所述阻力轴包括中心拉簧和数个短拉簧;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容纳管,所述容纳管延出至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相向端,所述中心拉簧的两端分别伸进并固接于第一柱体的容纳管和第二柱体的容纳管;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相向端部在避开容纳管位置固定有数个拉环,所述短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柱体的拉环上和第二柱体的拉环上。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
背景技术
因中风、外伤或骨折等原因会引起患者的上肢前臂功能障碍,因此需要增加上肢、前臂活动度,增加前臂肌力训练,使上肢、前臂逐渐恢复运动功能,消除功能障碍;为较好的恢复功能,患者一般借助医疗器材帮助患者做康复训练,但是市场上存在的前臂和腕关节肌力、关节活动范围的康复训练器结构复杂、器材较大,使用时需要去训练室,造成不方便,现有技术中仍没有便捷式随身即可携带的对应训练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携带使用方便的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以及阻力轴,所述阻力轴包括中心拉簧和数个短拉簧;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沿长度方向均设有容纳管,所述容纳管延出至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相向端,所述中心拉簧的两端分别伸进并固接于第一柱体的容纳管和第二柱体的容纳管;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相向端部在避开容纳管位置固定有数个拉环,所述短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柱体的拉环上和第二柱体的拉环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外表面包裹有防滑橡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橡胶套沿长度方向设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防滑橡胶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橡胶套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为直条纹、波浪纹或者矩形分布的条状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管的底部设有两端固接于管壁的挂杆,所述中心拉簧的端部固定于所述挂杆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管管口处的管壁上设有环形滑槽,所述中心拉簧套接有圆环套,所述圆环套在外沿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环形滑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长度相同,所述容纳管的长度为柱体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外端至第二柱体外端的长度为32-38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为便捷式携带使用的训练器,其结构设计符合训练要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手掌握持两侧柱体,将弹力带放置手背,即可进行腕关节屈、伸练习,前臂旋前、旋后以及核心综合训练。该结构通过中心拉簧和短拉簧提高拉簧阻力,并且通过中心拉簧分散旋转应力,避免连接点过于集中,可延长强化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前臂旋转肌力强化器的结构示意图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17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车门防夹机构
- 下一篇:一种隧道碳排放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