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汽废水多用吸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97900.9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73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全福;魏雅琪;温璐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秭奕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C02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多用 吸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汽废水多用吸热器,包括底座、隔热外壳、保温内壳、排气管、第二进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内壳,所述隔热外壳的左侧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和第二排液管与保温内壳的内部连通,所述隔热外壳的顶部右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底端与保温内壳的内部连通,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送汽单元,该汽废水多用吸热器,对废汽废水的余热回收效果较好,可对洁净的冷水进行加热处理,使冷水受热更加均匀,从而提高被加热洁净冷水的应用范围,同时,还不影响排出废水的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汽废水热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汽废水多用吸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锅炉厂房排放的高温度废汽废水回收,大都是将废蒸汽与待加热的冷水直接混合,利用蒸汽余热将冷水加热,或者将带有余热的废水与废汽混合用于供热取暖,但是废蒸汽、废水内含有杂质,影响了加热后冷水的应用范围,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废汽废水多用吸热器,从而克服上述废汽废水热能回收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汽废水多用吸热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隔热外壳、保温内壳、排气管、第二进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内壳,所述隔热外壳的左侧顶部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和第二排液管与保温内壳的内部连通,所述隔热外壳的顶部右端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底端与保温内壳的内部连通,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送汽单元,所述送汽单元的顶部位于保温内壳的内部,所述送汽单元的内侧中部设置有送风单元,所述送汽单元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吸热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汽单元包含送汽管、导气管和连接块,所述送汽管设置在底座的中心,所述送汽管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位于保温内壳的内部,所述导气管的顶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导气管的内侧中部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四个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与送汽管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送汽管的设置,可与外部废蒸汽排放管进行连接,使排放的废蒸汽可进入至保温内壳的内部,通过导气管的设置,可对废蒸汽进行引导,同时废蒸汽可对导气管的管壁进行加热,通过连接块的设置,连接块可对导气管进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风单元包含排气扇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固定架固定安装在送汽管的内侧中部,所述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排气扇,所述排气扇的输出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入端。通过固定架的设置,可对排气扇进行固定,使其可以平稳运行,通过排气扇的设置,可将废蒸汽快速向上移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热单元包含第一进液管、螺旋管和第一排液管,所述螺旋管设置在导气管的外侧顶部,所述螺旋管的底部进液端设置有第一进液管,且第一进液管位于隔热外壳的外侧中部,所述螺旋管的顶部排液端设置有第一排液管,且第一排液管位于隔热外壳的外侧顶部。通过第一进液管的设置,可使方便外部需要加热的洁净冷水输送至螺旋管内,通过螺旋管螺旋缠绕设置在导气管的外侧,可增加冷水与导气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冷水容易被加热,通过第一排液管的设置,可方便螺旋管内被加热的冷水向外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等距离圆周阵列设置有四个支撑腿。通过支撑腿的设置,可对底座进行平稳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焊接在送汽管的底部外侧。通过连接法兰的设置,可便于送汽管与外部废蒸汽排放管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气扇运行,则将进入至送汽管内的废蒸汽向上输送,通过导气管的顶部为锥形结构,从而将上升的废蒸汽均匀向四周引导,使废蒸汽可均匀对导气管的管壁进行加热,而从导气管底部排出的废蒸汽经过废水再次加热,使携带的热气的气流对螺旋管的外侧进行加热,从而使螺旋管内的冷水受热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秭奕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秭奕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979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