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94705.0 | 申请日: | 2022-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45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普;李云翔;李建峰;孙海霞;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安少妮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腹小蜂 繁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寄生蜂繁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包括:箱体;贯穿于箱体一侧的固定盘,且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固定盘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固定盘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插条,且箱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条相匹配的插槽;设置于箱体顶侧的固定罩,本实用新型通过转柄、螺纹杆、螺孔和挡板的配合,可控制通道的开关,当需要取卵时,可打开通道,并在蜂蜜层的作用下将平腹小蜂引入固定罩内,而后在插条、插槽和开口的配合下,可将固定盘抽出箱体,以实现快速取卵和换卵,操作简单方便,可有效防止平腹小蜂飞逃丢失,且不易对其造成损伤死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寄生蜂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
背景技术
平腹小蜂是荔枝蝽、麻纹蝽和斑衣蜡蝉等林木害虫卵期重要的寄生蜂,该蜂把子代卵产在寄主卵内,利用寄主卵内的营养物质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寄主卵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殆尽,最终导致卵死亡而不能孵化,消灭害虫于卵期,目前,平腹小蜂已成功人工繁育并应用于田间防治林木害虫,是斑衣蜡蝉及蝽类等林木害虫的主要生物防治手段之一。
在平腹小蜂的繁育过程中,需要进行接蜂,即将配对后的雌蜂与寄主卵放在一起,以便雌蜂对寄主卵进行产卵寄生,一般将寄主卵盛放在接蜂装置内的平盘中,让雌蜂在寄主卵上自由寄生产卵一定时间后,取出寄生过的卵,并放入新的寄主卵,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雌蜂常趴在平盘内,往外取寄生过的卵时需要对其进行驱赶,如果直接将整个平盘取出,平腹小蜂极易飞逃丢失,整个取卵过程工作效率低下,操作不便,且驱赶时极易对平腹小蜂造成损伤,造成死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繁殖接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取卵时需要驱赶雌蜂,易造成雌蜂飞逃丢失和死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包括:
箱体;
贯穿于箱体一侧的固定盘,且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固定盘相匹配的开口;
所述固定盘的两端对称固定有插条,且箱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与插条相匹配的插槽;
设置于箱体顶侧的固定罩,且所述固定罩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滤网,两个所述滤网之间设置有蜂蜜层;
所述箱体的顶部中间开设有通道,且箱体的顶端两侧对称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部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延伸至箱体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朝向通道的挡板,且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转柄。
优选地,所述的平腹小蜂繁殖接蜂装置还包括:
对称设置于固定罩底部两端的卡筒以及对称开设于箱体顶部两端的卡槽;
其中所述卡筒与卡槽相匹配,且卡筒的内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的一端延伸至卡筒外;
所述箱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卡槽相连通,且定位孔与定位块的端部相匹配。
优选地,还包括对称固定于固定罩顶部两端的把手,且把手的顶部设置有护套。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插槽内壁的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壁开设有防滑槽。
优选地,还包括开设于固定盘侧壁的抠槽,且抠槽的内壁设置有圆弧倒角。
优选地,包括固定于箱体底部的支柱以及设置于转柄外壁的转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94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铆压焊环检测结构
- 下一篇:具备防起雾功能的车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