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新型欧标充电插座的防触电保护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689777.6 | 申请日: | 2022-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15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奚大卫;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53 | 分类号: | H01R13/453;H01R13/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德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2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园(横六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型 充电 插座 触电 保护 装置 | ||
一种用于新型欧标充电插座的防触电保护门装置,所述充电插座包括充电插头、配合充电插头设置的充电枪及用来锁定充电枪和充电插头的插座电磁锁,所述充电插头与充电枪接触的位置配合设置有座壳,所述座壳包括与充电插头直接连接的内侧壳体及设置在内侧壳体外侧的外侧壳体,所述内侧壳体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防触电保护门装置设置在内侧座壳的顶部,该防触电保护门装置通过位于内侧壳体顶部的滑块实现保护门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防触电保护门装置有效避免了人肢体直接与充电插座内部接触,有效防止触电事故发生,有效提高充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保护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因其无污染的特点而受到了社会的重视,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大多采用电动方式,可以将充电桩安装在小区的停车场和充电站中,而充电桩则与交流电网相连,输出端安装了充电枪,车身上配合设置有充电插座,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座,可以为新能源车进行充电。
现有的充电插座一般由防尘盖及充电插头组件组成,防尘盖与充电插头组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现有的充电插座的操作流程一般如:
1.防尘盖在关闭状态时可以罩住充电插头,以防止雨水、灰尘等异物直接进入充电插头内部,对充电插头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2.当需要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头时,需要操作人员首先掀开防尘盖,再再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头;
3.当充电完成后,操作人员手动拔出充电枪,此时防尘盖在铰链的作用下闭合,防尘盖罩住充电插头。
以上现有的充电插座存在以下问题:
1. 现有的充电插座仅有一层防尘盖,就是位于外面的防尘盖,当打开防尘盖后,充电插座内的金属导体直接暴露在外,操作人员在插入充电枪时,存在肢体直接触碰金属导体的风险,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
2. 若防尘盖长期不闭合,充电插座的内部就会与外界环境接触,存在雨水、灰尘等异物进入充电插座内部的风险,会导致充电插座内部器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带保护门防触电欧标充电插座,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发明通过弹簧限位组件及防触电保护门,使得手不能直接插入充电插座内,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新型欧标充电插座的防触电保护门装置,所述充电插座包括充电插头、配合充电插头设置的充电枪及用来锁定充电枪和充电插头的插座电磁锁,所述充电插头与充电枪接触的位置配合设置有座壳,所述座壳包括与充电插头直接连接的内侧壳体及设置在内侧壳体外侧的外侧壳体,所述内侧壳体顶部设置有滑块,所述防触电保护门装置设置在内侧座壳的顶部,该防触电保护门装置通过位于内侧壳体顶部的滑块实现保护门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此时防触电保护门装置与锁紧扣组合锁紧,该防触电保护门板底部的限位凸起固定在锁紧扣内,滑动导柱固定在防触电保护门板的滑动槽的下端限位凹槽内,此时防触电保护门板处于闭合状态,能够有效避免肢体直接接触充电插座内部。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发明通过防触电保护门装置有效避免了人肢体直接与充电插座内部接触,有效防止触电事故发生,有效提高充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操作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保证防触电保护门板与滑块稳定连接;所述防触电保护门装置包括防触电保护门板,所述防触电保护门板上设置有旋转槽,该旋转槽的下方配合设置有与滑块连接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上端设置有上端限位凹槽,下端设置下端限位凹槽,所述滑动槽的下方设置有枪口凹槽,所述防触电保护门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功电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89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