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于桩侧环切土体提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49872.3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43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吉;王志中;李磊;樊昊化;刘玮;魏静和;佟昊芯;穆海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新远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16 | 分类号: | E02F5/16;E02D13/00;E02D1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赛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5 | 代理人: | 李迎英 |
地址: | 710086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于 桩侧环切土体 提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于桩侧环切土体提出装置,包括:环切组件,可外套在桩基的侧壁上,用于通过转动环切侧壁上的土体。承载组件,设置在环切组件的底部,与环切组件拆卸链接,与环切组件同轴套设在桩基的侧壁上,与环切组件形成空腔,用于通过空腔装载环环切组件环切的土体。环切组件在桩基的侧壁上转动时切除侧壁上的土体,土体进入环切组件与承载组件之间形成的空腔。在清理土体时只需要将承载组件与环切组件分开,以使承载组件脱离环切组件,即可将土体从空腔中倒出,实现了容易清理土体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土木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桩侧环切土体提出装置。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其具有低湿和高孔隙率,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但当受水浸湿后,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桩基工程中桩侧负摩阻力所产生的下拽力可能引起桩体破坏,桩基不均匀下沉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可以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水性;或使用垫层或强夯法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起到加固地基的效果。不同的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基场地。多数提高桩基承载力的处理方式,是在对桩基周围的土体进行清除并在留下的空间浇筑建筑沙。
但是在浇筑建筑沙是需要将土体彻底清理出来,通常的方法是先切除土体,然后在通过其他方式将土体清理出来,其过程比较漫长,而且对于较细的桩基而言,所占空间小,其侧壁与土体之间的距离较小,要将切除掉的土体清理出来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于桩侧环切土体提出装置,通过。环切组件和承载组件将切除的土体清理出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于桩侧环切土体提出装置,包括:
环切组件,可外套在桩基的侧壁上,用于通过转动环切侧壁上的土体。
承载组件,设置在环切组件的底部,与环切组件拆卸链接,与环切组件同轴套设在桩基的侧壁上,与环切组件形成空腔,用于通过空腔装载环环切组件环切的土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环切组件在桩基的侧壁上转动时切除侧壁上的土体,土体进入环切组件与承载组件之间形成的空腔。在清理土体时只需要将承载组件与环切组件分开,以使承载组件脱离环切组件,即可将土体从空腔中倒出,实现了容易清理土体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为:环切组件包括:
管体。
环切管,位于管体的内部,并与管体之间存在距离。
环切刀,固接在环切管的内壁上,环切管用于转动时带动环切刀转动,以切除桩基表面上的土体。
插接件,设置在管体的底面上,与承载组件插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切管转动时带动环切刀在桩基的表面上转动,环切刀切除掉桩基表面上的土体,通过插接件实现将环切组件与承载组件拆卸连接在一起,为清理切除掉的土体提供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承载组件包括:
底盘,与管体的底面连拆卸连接,用于通过与管体的底面分开而倒出环切刀切除的土体。
插槽,开设在底盘上,位于底盘的边缘上,与插接件插接,用于打开或关闭底盘。
桩孔,开设在底盘上,位于环切刀的底面,并与环切管同轴心,用于通过与桩基的表面接触辅助环切刀切除土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盘与管体之间形成了可以收纳土体的空腔,当桩基侧壁上的土体被切除后自动进入该空腔中,实现收纳切除掉的土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新远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新远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49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
- 下一篇:组合通气管气密性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