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绿茶精制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47231.4 | 申请日: | 202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26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娥;管爵杉;张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李开腾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绿茶 精制 加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绿茶精制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捻揉盘以及设置于捻揉盘上能够相对捻揉盘作捻揉动作的捻揉筒,作为改进,还包括罩壳,于捻揉筒完成绿茶捻揉后罩合于捻揉盘上的所述罩壳与捻揉筒连接,且罩壳顶端设置有出气管;第一吹气组件,用于对捻揉盘底部供气而使被捻揉成型后的绿茶悬浮烘干的所述第一吹气组件设置于捻揉盘底部,所述捻揉盘上部均布有与第一吹气组件连通的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高、精制的绿茶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绿茶精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要进行揉捻,是为了让治好以后的茶叶香味更浓,容易冲泡出好喝的茶汤,因为茶叶在揉捻的过程中会导致茶叶的细胞破碎,能让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干燥后冲泡才能泡出颜色和滋味;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茶汁或香气外溢散失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874839U的一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包括揉捻机本体,揉捻机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揉捻机本体相连通的安装外壳,安装外壳内部的前后两侧壁之间活动连接有数量为三个的转动轴,转动轴的外部套接有转动齿轮,安装外壳内部的后侧壁和安装外壳的前侧壁上均开设有引导凹槽,安装外壳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输出轴与左侧转动轴相连接的动力电机,引导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引导块;
该方案中,虽然能对茶叶进行较好的揉捻,但是在对茶叶捻揉后期时,容易将茶叶捻碎成茶叶沫,从而造成损失,而不继续对茶叶捻揉烘干,又无法使茶叶被彻底烘干,从而存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绿茶精制加工设备,通过捻揉筒对捻揉盘内绿茶捻揉而使绿茶卷曲成型,当绿茶表面变得比较脆或易碎时,将捻揉筒移走,使罩壳罩合在捻揉盘上,通过第一吹气组件吹气使已成型的绿茶在罩壳内处于悬浮烘干状态,水汽通过罩壳上端的出气管被抽出,
从而解决茶叶捻揉成型烘干过程中茶叶易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绿茶精制加工设备,包括机架、捻揉盘以及设置于捻揉盘上能够相对捻揉盘作捻揉动作的捻揉筒,作为改进,还包括:
罩壳,于捻揉筒完成绿茶捻揉后罩合于捻揉盘上的所述罩壳与捻揉筒连接,且罩壳顶端设置有出气管;
第一吹气组件,用于对捻揉盘底部供气而使被捻揉成型后的绿茶悬浮烘干的所述第一吹气组件设置于捻揉盘底部,所述捻揉盘上部均布有与第一吹气组件连通的气孔。
作为改进,所述捻揉盘上均布有多个捻揉条;
作为改进,所述罩壳顶部设置有滤网,且滤网与罩壳之间设置有弹簧。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吹气组件包括:
气室,其与捻揉盘底部转动连接,且气室与气孔连通;
进气管,其上设置有流量阀且与气室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捻揉盘底部均布有连接有叶片;所述进气管的吹气方向与叶片一侧相切。
作为改进,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罩壳、捻揉筒均与机架滑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捻揉筒的下侧设置有抽气组件。
作为改进,所述抽气组件包括:
气滑环;其与捻揉筒转动连接;
抽气管,其与气滑环连通;
过滤器,其包括装有水的箱体以及与箱体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自来水厂连接,出水管连通于陶瓷茶壶配料设备;
负压泵,所述过滤器和负压泵依次设置于抽气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茶乾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47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附墙支座的新型支顶器
- 下一篇:地下管廊预埋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