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流侵蚀诱发滑坡的物理模型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645634.5 | 申请日: | 2022-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98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杰;孙萍;李坤;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张艳虎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侵蚀 诱发 滑坡 物理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流侵蚀诱发滑坡的物理模型箱,包括演示箱,所述演示箱的中部设有从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且弯曲的河道,所述河道弯曲部分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滑块一和滑块二,所述滑块一与滑块二的另一侧以及河道其他部分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滑块三,所述河道较低的一端连接集水槽,所述演示箱的顶端设有转速可调的水泵,所述水泵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管一和水管二,所述水管一的另一端位于集水槽中,所述水管二的另一端位于河道的较高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多次模拟不同强度水流对多种坚固程度河谷的侵蚀导致滑坡的过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坡物理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流侵蚀诱发滑坡的物理模型箱。
背景技术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活力)以及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进行破坏,使其加深、加宽和加长的过程称为河流侵蚀作用。河流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和化学两种方式。河流的机械侵蚀作用是通过其动能或挟带的砂石对河床的机被破坏过程,而化学侵蚀作用是通过河水对河床岩石的溶解和反应完成的,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比较明显。虽然河流的侵蚀作用有这两种方式,但它们通常是共同破坏着河床的,难以把它们区分开来。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河流侵蚀是诱发大型河岸滑坡的重要外动力因素,给河流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当前针对河流侵蚀作用诱发滑坡的物理模拟装置均为基于普通模型箱增加手动水流槽改进的,在控制河流对滑坡坡脚侵蚀深度和流速方面存在局限性,难以量化表征河流的对滑坡的侵蚀强度。本实用新型介绍一种河流侵蚀诱发滑坡的物理模型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河流侵蚀诱发滑坡的物理模型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流侵蚀诱发滑坡的物理模型箱,包括演示箱,所述演示箱的中部设有从一端向另一端倾斜且弯曲的河道,所述河道弯曲部分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滑块一和滑块二,所述滑块一与滑块二的另一侧以及河道其他部分的两侧设有若干个滑块三,所述河道较低的一端连接集水槽,所述演示箱的顶端设有转速可调的水泵,所述水泵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管一和水管二,所述水管一的另一端位于集水槽中,所述水管二的另一端位于河道的较高处。
作为改进,所述滑块一接近河道的一面为向内凹陷的弧形面,所述滑块二接近河道的一面为向外凸出弧形面,若干个所述滑块一和滑块二构成河道弯曲部分的河岸,所述滑块三的形状规则且与滑块一和滑块二相匹配。
作为改进,所述河道周边的演示箱中以及滑块一、滑块二、滑块三的顶端和底端皆设有若干个连接孔一,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孔一中插设有连接杆一;所述滑块一、滑块二和滑块三的周边皆设有若干个连接孔二,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连接孔二中插设有连接杆二;所述滑块一、滑块二和滑块三与河道相邻的一面未设连接孔二,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强度和韧性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调节河道两侧的抗冲击能力。
作为改进,所述水泵电性连接电源线,可以使水泵连接电源。
作为改进,所述演示箱顶部的周边设有两个对称的把手,便于移动本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滑块一、滑块二和滑块三,可以模拟河道两侧的谷坡;通过设置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强度和韧性的连接杆一和连接杆二,调节河道两侧的抗冲击能力;通过设置转速可调的水泵,可以通过调节水泵的转速对河道两侧的谷坡形成不同强度的冲击,便于多次模拟河流侵蚀导致的滑坡,还能使演示箱中的水流能够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多次模拟不同强度水流对多种坚固程度河谷的侵蚀导致滑坡的过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456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夹持的底部气密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缠绕式墩柱滴灌养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