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06528.6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07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健;曹思远;游育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匠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51;B60L53/53;H02S20/30;F16M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直流 汽车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涉及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的底端固定设有底板,底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U型把手,底板的底端设有便携固定组件,便携固定组件包括四个万向轮、四个电动液压缸和电能组件,四个万向轮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底端的四角,四个电动液压缸均嵌设在底板底端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便携固定组件中设置的万向轮带动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移动至适当位置时,电动液压缸带动固定板向下移动,固定板的移动带动插地钉与地面相接触插入地面将底板与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进行固定,便于便携后固定,有利于充电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充电桩,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属于汽车充电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现有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几年,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交通工具,今后的普及速度会异常迅猛,未来的市场前景也是巨大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目前,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发展,充换电站作为发展电动汽车所必须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场兴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运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中申请号为“CN201521131949.1”所公开的“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也是日益成熟的技术,其“包括充电桩主体、设置于充电桩主体内部的供电单元以及供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桩主体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滚轮,所述充电桩主体后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于充电桩主体上的安装孔和与安装孔适配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可绕安装孔旋转,通过底部设置的滚轮实现可移动,通过推动充电桩主体便可实现,只需轻轻推动,无需使用大力气,另外通过固定装置,即安装孔和固定轴来实现充电桩的固定”,申请号为“CN201820706735.X”所公开的“一种基于新能源领域的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其结构上设有太阳能板安装装置,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板安装装置相连接,通过启动电动机再通过减速箱对电动机进行减速处理从而带动双向螺纹杆旋转,从而双向螺纹杆与齿轮相啮合,从而带动齿轮旋转从而齿轮与固定齿条相啮合,从而固定齿条带动移动卡件移动从而移动卡件固定太阳能板的位置,从而通过太阳能板安装装置可以便捷的安装太阳能板从而提高汽车充电桩的安装速度,还存在以下缺陷:
但现有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不便于便携后进行固定,影响充电使用,且不便于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不便于便携后进行固定,影响充电使用,且不便于利用现有资源提供电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直流汽车充电桩,包括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所述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的底端固定设有底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U型把手,所述底板的底端设有便携固定组件,所述便携固定组件包括四个万向轮、四个电动液压缸和电能组件,四个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设置在底板底端的四角,四个所述电动液压缸均嵌设在底板底端的中部,四个所述电动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设有固定板,四个所述固定板的底端阵列固定设有若干个插地钉。
优选的,所述电能组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设置在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顶端的中部,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设有球槽。
优选的,所述球槽的内部卡合设有卡球,所述卡球的顶部固定设有太阳能板。
优选的,所述底板内壁顶部的一侧固定设有稳流器,所述底板内壁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设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通过稳流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流汽车充电桩本体的外部固定设有防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匠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匠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06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法制粒机的辅助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胞内分布配重条的蜂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