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极耳用涂覆助焊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47135.2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25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森;朱同利;任伟;周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04 | 分类号: | B22D19/04;H01M50/531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极耳用涂覆助 焊剂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极耳用涂覆助焊剂机构,涉及蓄电池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蓄电池生产流水线中的安装架、涂覆夹、涂覆海绵板和助焊剂内置罐;涂覆夹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悬吊的弹性绳,弹性绳顶部固定在安装架上,涂覆夹悬吊于安装架顶部下方;涂覆夹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助焊剂内置罐上设置有用于助焊剂的出口端;出口端固定连接有溢流板;涂覆夹的两个夹口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涂覆海绵板、溢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涂覆夹、涂覆海绵板和助焊剂内置罐的作用,使得涂覆海绵板上的助焊剂附着量得到补充和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极耳用涂覆助焊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具有性能可靠,生产工艺成熟、价格便宜、循环寿命长、使用简便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电力、起动等领域,其使用需求量也相对较高;而在蓄电池铸焊生产线中,沾助焊剂铸焊极耳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需要将其极群的耳部涂覆一些的助焊剂,从而依靠涂覆助焊剂来达到保护蓄电池的极耳的效果。
同时在进行涂覆助焊剂的操作中,也需要对助焊剂的使用量进行控制,若对于极耳上涂覆助焊剂的使用量很少时,铸焊则会出现包焊现象;若对于极耳上涂覆助焊剂的使用量过多时,则会产生隔板纸沾粘助焊剂导致极群短路问题;因此,当不能对使用量进行合理的范围区间进行控制时,便会导致出现降低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蓄电池极耳用涂覆助焊剂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电池极耳用涂覆助焊剂机构,通过涂覆夹、涂覆海绵板和助焊剂内置罐的作用,使得当涂覆海绵板的助焊剂附着量较小时,可以将涂覆夹进行夹紧,使得涂覆海绵板与溢流板中溢流出的助焊剂进行接触,且涂覆海绵板粘连住溢流板上的助焊剂,从而使得涂覆海绵板上的助焊剂附着量得到补充,以满足涂覆时所需的量;当涂覆海绵板的助焊剂附着量较多时,关闭溢流板上的助焊剂的流出开关,并将涂覆夹进行多次反复夹紧,使得涂覆海绵板与溢流板上的助焊剂分散均匀,有效降低助焊剂集中区域的附着量,从而使得涂覆海绵板上的助焊剂附着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解决了上述指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蓄电池极耳用涂覆助焊剂机构,包括用于蓄电池生产流水线中的安装架和涂覆夹、涂覆海绵板、助焊剂内置罐;所述涂覆夹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悬吊的弹性绳,所述弹性绳顶部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涂覆夹悬吊于安装架顶部下方;所述涂覆夹内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助焊剂内置罐上设置有用于助焊剂的出口端;所述出口端固定连接有溢流板;所述涂覆夹的两个夹口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涂覆海绵板、溢流板;所述涂覆夹在溢流板所在端内部固定安装有助焊剂内置罐;所述涂覆夹控制涂覆海绵板与溢流板之间处于接触和分离状态。
其中,工作人员手持涂覆夹,并将所述涂覆夹上的涂覆海绵板对极耳进行涂覆助焊剂,当涂覆海绵板的助焊剂附着量较小时,可以将涂覆夹进行夹紧,使得涂覆海绵板与溢流板中溢流出的助焊剂进行接触,且涂覆海绵板粘连住溢流板上的助焊剂,从而使得涂覆海绵板上的助焊剂附着量得到补充,以满足涂覆时所需的量;所述助焊剂内置罐控制溢流板上助焊剂的溢流快满速度和开关状态,所述助焊剂内置罐内装配有控制助焊剂流速和流动开关的微型增加泵,并设置有按键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涂覆夹内壁开设有让位槽,所述弹簧位于两个让位槽之间;所述弹簧的目的在于,使得涂覆夹中的处于涂覆海绵板和溢流板处于分离状态,只有需要补充时进行夹合和分离的状态转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涂覆海绵板包括用于涂覆的支撑板和用于涂覆的海绵垫;所述支撑板表面固定有海绵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助焊剂内置罐上开设有用于补充助焊剂的进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47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