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10274.8 | 申请日: | 2022-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75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静;李禄全;张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百年丰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E04B1/19;G01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张一 |
地址: | 51620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新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建筑 框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前侧内壁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两侧的内壁通过轴承与双向丝杆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槽内部的两侧滑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双向丝杆贯穿调节块并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置于调节槽外侧的一端焊接有滑板。本实用新型转动双向丝杆能够带动两组调节块在调节槽内相对移动,进一步带动两组滑板外侧的夹板相对移动,从而对框架本体内的建筑模板进行夹固,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蜂鸣器的结合,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滑板对夹板的挤压力度,进一步检测夹板对建筑模板的夹固力度,避免夹板对建筑模板的夹固力度过大或者过小,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现有技术中,工程建设时经常会用到建筑模板,而支撑建筑模板时一般会利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使建筑模板保持其正确位置。
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7128982U,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框架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清尘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弹簧、滑板和固定板,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框架本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滑板固定安装在弹簧的一端,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滑板的一侧外壁上,所述清尘机构包括有移动块和风扇。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比文件中单一的通过弹簧的弹力推动两个固定板对建筑模板进行夹固,但是无法控制固定板对建筑模板的夹固力度,而且弹簧的稳定性较差,使用精度低。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能够控制夹板对建筑模板的夹固力度,使用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建筑框架,包括框架本体;
所述框架本体的前侧内壁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两侧的内壁通过轴承与双向丝杆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槽内部的两侧滑动连接有调节块,所述双向丝杆贯穿调节块并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块置于调节槽外侧的一端焊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前后两侧水平贯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夹板焊接,所述滑板靠近夹板一侧的中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框架本体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蜂鸣器和控制器。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滑板与夹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限位杆的外侧。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双向丝杆置于调节槽外侧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侧粘接有防滑套。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框架本体的后侧内壁水平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的后侧焊接有滑块,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
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蜂鸣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转动双向丝杆能够带动两组调节块在调节槽内相对移动,进一步带动两组滑板外侧的夹板相对移动,从而对框架本体内的建筑模板进行夹固,通过压力传感器和蜂鸣器的结合,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滑板对夹板的挤压力度,进一步检测夹板对建筑模板的夹固力度,避免夹板对建筑模板的夹固力度过大或者过小,影响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百年丰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百年丰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10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