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冲铆接模具、自冲铆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02969.1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61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晓聪 |
主分类号: | B21D39/03 | 分类号: | B21D3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汪枫林 |
地址: | 6505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接 模具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冲铆接模具,包括座体、第二模头、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模头设置于座体上。所述第二模头可沿Z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模头沿Z向移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冲铆接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使得待加工件的尺寸不再受限,而且可进行任意点连接,甚至可以进行不规则异形件的铆接,扩大了自冲铆接技术的应用场景,在保证铆接质量的同时提高铆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材料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冲铆接模具、自冲铆接设备。
背景技术
自冲铆接技术包含有钉自冲铆接和无钉自冲铆接(也称为压印连接或TOX连接),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新型薄板材料连接技术,特别适用于对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高强钢以及复合材料等难焊接新轻型薄板的连接,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器、轨道车辆、汽车、轻工及家电等制造业中。
现有技术的自冲铆接设备具有C框架,在C框架上端设置第一模头,C框架下端设置第二模头,第一模头通过冲压机构推动,与第二模头配合,对材料进行连接。该技术存在如下缺陷:
1.只能对结构尺寸较小的构件进行加工。例如,要对大飞机机身、机翼等大型构件的中央部位进行自冲铆接,必须制造大型C框架结构的自冲铆接设备,导致设备体积过大,灵活性差。
2.只能对待加工件进行单点、定点铆接。同样以大飞机机身、机翼等大型构件为例,C框架结构的自冲铆接设备每铆接一个点,都必须移动到下一个铆接位置,由于待加工件及C框架尺寸都太大,不论是移动C框架,还是移动待加工件,都极其不便,加工效率低。
3.只能对规整结构的待加工件进行加工,对于异形结构待加工件,无法很好的完成铆接。
因此,传统的自冲铆接设备及方法存在明显缺陷,难以实现对大型、复杂结构件的有效连接,不利于自冲铆接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受待加工件尺寸限制,能够对复杂待加工件进行加工的自冲铆接模具及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冲铆接模具,包括:
座体;
第二模头,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模头设置于座体上,且所述第二模头可沿Z向移动;
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第二模头沿Z向移动。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第二模头阵列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多个驱动单元,每个所述驱动单元与第二模头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模头可独立的被驱动单元驱动。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缸体,所述缸体一端敞开,且具有中空腔;
活塞,设置于中空腔内,且与缸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可在中空腔内滑动,所述活塞将缸体的敞开端封堵;
所述活塞与第二模头固定连接;
在缸体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中空腔连通;
还包括可将液体压入或抽出缸体中空腔的泵。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模头,所述第一模头适于与所述第二模头配合以连接待加工件;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模头沿Z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头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模头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冲铆接设备,包括工作台、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冲头机构,以及上述自冲铆接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晓聪,未经何晓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02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桩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土壤检测取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