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81259.8 | 申请日: | 202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00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海鹏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光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2 | 代理人: | 宁初明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管 堵塞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穿线管,两个所述穿线管之间设置管箍且穿线管延伸入管箍内,所述管箍环形内壁向外凹陷形成两个环形槽且两个环形槽分别设置在两个穿线管外端,所述环形槽上装配密封件且密封件位于穿线管外端,所述管箍环形外端面左右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压痕且压痕位于环形槽外侧,该设计使穿线管与管箍之间密封性好,有效降低穿线管与管箍之间产生漏浆概率,有效避免后续穿线管发生堵塞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属于穿线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机电工程主体预留施工中,穿线管堵塞是影响施工质量、增加施工成本的一个重要质量问题,并且穿线管在施工时,一般会采用管箍使两个穿线管进行对接安装,而穿线管与管箍连接处密封性差,并产生间隙现象概率较大,导致穿线管在主体预留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穿线管与管箍连接处产生漏浆等现象,进而导致线管堵塞,后期无法穿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穿线管与管箍之间密封性好,有效降低穿线管与管箍之间产生漏浆概率,有效避免后续穿线管发生堵塞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穿线管,两个所述穿线管之间设置管箍且穿线管延伸入管箍内,所述管箍环形内壁向外凹陷形成两个环形槽且两个环形槽分别设置在两个穿线管外端,所述环形槽上装配密封件且密封件位于穿线管外端,所述管箍环形外端面左右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多个压痕且压痕位于环形槽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管箍左右两端均连通设置内窄外宽布置的锥形罩且锥形罩位于穿线管外,所述锥形罩与管箍呈一体化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管箍环形内壁安装外筒,所述外筒设置在两个穿线管之间且外筒与穿线管相互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管箍内安装横向布置的内筒,所述内筒外端固定外筒,所述内筒设置在两个穿线管之间且内筒延伸入穿线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左右两端均连通安装内宽外窄布置的锥形筒且锥形筒位于穿线管内,所述锥形筒与内筒呈一体化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管箍外端中部位置安装带有规格尺寸信息的标识牌,所述标识牌设置在压痕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先将两个O型圈分别安装到管箍上两个环形槽内,穿线管与管箍组装后,O型圈套装到穿线管外端,再对管箍外端进行压痕的压制,使穿线管与管箍之间紧固连接,此时O型圈会使穿线管与管箍之间密封性好,有效降低穿线管与管箍之间产生漏浆概率,有效避免后续穿线管发生堵塞现象。
2、将穿线管插入锥形罩内,并在锥形罩引导下进入管箍内,方便穿线管与管箍之间的组装。
3、在管箍内安装外筒,并在外筒内设置内筒,可增加管箍上的连接位置的强度,在安装时,先将穿线管安插到管箍内,并使锥形筒小径端进入穿线管开口内,在锥形筒引导下使内筒安插到穿线管内,同时利用外筒对穿线管安插位置进行限制,实现对两个穿线管的开口位置进行扩口和隔离,有效避免两个穿线管直接对接产生收卷概率,进一步提升防堵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中内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穿线管防堵塞机构中外筒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海鹏,未经胡海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81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观察硅片镀膜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样品台
- 下一篇:一种商用车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