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集成排和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79215.1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51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占杨娇;高小虎;杨秋立;马姜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7 | 分类号: | H01M50/507;H01M50/519;H01M50/569;H01M10/48;H01M50/258;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洋 |
地址: | 211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集成 电池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集成排及电池模组,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一体化集成排包括汇流排、采集电路板和绝缘结构。采集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与电路板本体电连接的采集端子。汇流排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下凹形成有下凹面,采集端子电连接于下凹面。汇流排和采集电路板设置于绝缘结构内。本申请通过将汇流排的第二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下凹形成下凹面,将采集电路板的采集端子与下凹面电连接,从而可以利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高低差实现对采集端子的保护,也可以合理的利用空间降低电池模组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化集成排和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电动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一般由若干单体电芯通过汇流排以不同方式串联或并联,再通过采集线束将汇流排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然而,由于汇流排与采集线束为分体设计,导致电池模组的成本增高,且空间占用较大,不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集成排和电池模组,其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汇流排与采集线束为分体设计,导致电池模组的成本增高,且空间占用较大,不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集成排,包括汇流排、采集电路板和绝缘结构;
所述采集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和与所述电路板本体电连接的采集端子;
所述汇流排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下凹形成有下凹面,所述采集端子电连接于所述下凹面;
所述汇流排和所述采集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绝缘结构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汇流排还具有折弯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电芯的电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本体上设置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本体之间形成有缓冲槽,所述采集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电连接部,所述缓冲槽用于所述采集端子缓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部和所述缓冲槽向着所述电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缓冲槽靠近所述电连接部端部的一端贯穿所述电路板本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连接部的端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采集电路板上蚀刻有保险丝。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所述采集电路板和所述汇流排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膜上设置有焊接孔和定位孔,和/或,所述第二绝缘膜上设置有焊接孔和定位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膜和所述第二绝缘膜均为PET绝缘膜或PI膜或PC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集成排,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芯的电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集成排和电池模组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79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