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转向管柱间隙补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70094.4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22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罡;李齐雨;李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B62D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王振华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转向 管柱 间隙 补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转向管柱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蜗轮及与蜗轮啮合传动的蜗杆,蜗杆的一端设置有将蜗杆包裹的壳体,壳体的内壁与蜗杆之间设置有间隙补偿机构总成,间隙补偿机构总成包括套在蜗杆端头的轴承及罩在轴承外侧的护套,在护套的径向外圆周面上设置有O型圈。通过增加O型圈的方式,使此间隙补偿结构在颠簸路等坏路行驶,转向管柱受到的外力导致护套上下摆动时,可有效的避免护套和壳体碰撞,从而改善电动转向管柱在颠簸路等坏路行驶时的异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动转向管柱,具体涉及可以有效改善电动转向管柱颠簸路等坏路转向和换向异响问题的间隙补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汽车已经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不再满足汽车的基本使用功能,对整车的舒适性和异响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整车异响问题会造成驾驶员情绪烦躁,影响驾驶体验,因此整车的异响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的电动转向管柱普遍采用蜗轮1、蜗杆2、壳体3、轴承4、护套5、调节弹簧6组合的间隙补偿结构(如图1)。在颠簸路等坏路面行驶时,蜗轮1会受到中间轴传递的不同方向的力,从而导致蜗杆2产生上下摆动,蜗杆2会对轴承4产生冲击,导致轴承4上下摆动,带动护套5同步摆动,护套5与壳体3产生冲击造成异响。由于结构原因,调节弹簧6对护套5的径向摆动抑制有限,且护套5需考虑耐久磨损,不易选择材质较软材料。当汽车行驶一段时间,由于零部件间的磨损,导致蜗轮1和蜗杆2间的啮合间隙增大,颠簸路等坏路行驶时,蜗杆2对轴承4和护套5的冲击增大,调节弹簧6无法起到有效抑制作用,异响明显。
现有的电动转向管柱补偿结构,主要通过增大调节弹簧的弹力增大对轴承、护套压力和减小啮合间隙,来解决转向管柱颠簸路等坏路异响问题。但增大弹簧力和减小啮合间隙会导致耐久后转向管柱啮合间隙增大较快,耐久后异响风险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转向管柱间隙补偿结构,通过增加O型圈的方式,使此间隙补偿结构在颠簸路等坏路行驶,转向管柱受到的外力导致护套上下摆动时,可有效的避免护套和壳体碰撞,从而改善电动转向管柱在颠簸路等坏路行驶时的异响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转向管柱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蜗轮及与蜗轮啮合传动的蜗杆,蜗杆的一端设置有将蜗杆包裹的壳体,壳体的内壁与蜗杆之间设置有间隙补偿机构总成,间隙补偿机构总成包括套在蜗杆端头的轴承及罩在轴承外侧的护套,护套的轴向端面与壳体的轴向内端面之间设置有调节弹簧,间隙补偿机构总成还包括有O型圈,所述O型圈套在护套的径向外圆周面上。
所述O型圈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护套的外壁及壳体的径向内壁挤压接触。
所述O型圈采用软弹性材料。
所述O型圈采用橡胶材质。
所述护套的径向外圆周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O型圈就设置在环形槽中。
所述O型圈的外圈从环形槽中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间隙补偿机构上增加径向O型圈,O型圈可以有效缓冲蜗杆上下摆动时,轴承和护套对壳体的碰撞冲击,从而改善异响表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动转向管柱间隙补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间隙补偿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
1-蜗轮;2-蜗杆;3-壳体;4-轴承;5-护套;6-调节弹簧;7-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70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子母车轨道的端头支座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架体剪刀撑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