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面源污染水体浅水层的人工生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350027.6 | 申请日: | 2022-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68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谊;李燕;马连杰;刘剑飞;廖敦秀;罗友进;杭晓宁;梁涛;唐荣莉;卢文才;胡留杰;余端;张慧;张健;李娇;杨红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A01K63/00;A01K63/04;C02F101/1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污染 水体 浅水 人工 生境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面源污染水体浅水层的人工生境系统,由布设在大型污染水体上的若干人工生境装置组成,每个人工生境装置包括四周的尼龙网围挡、顶部的定型框架、三层尼龙网底、浮筒、沉水坠,三层尼龙网底由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尼龙压网、固根尼龙网和尼龙底网组成,形成鱼草共同生长空间、固根空间、护根空间,在人工生境装置内栽种有氮磷净化作用的沉水或浮水植物,在鱼草共同生长空间内还可以养殖鱼类或蚌类。该方案能对面源污染水体进行量化试验和试验示范,同时解决布设困难、水生植物散浮无序、动植物捕捞收割困难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源污染水体治理和污染水体生态环境系统构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污染水体的浅水层人工生境系统。
背景技术
面源污染水体的治理,特别是大型污染水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污染水体的综合治理、构建完整的一体化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面源污染水体治理的核心是去除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元素;受光温影响巨大的浅层水体是水环境生态系统中藻类等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生命力最活跃的水层。目前针对大型面源污染水体的生态治理的技术措施热衷于采取水生动植物治理等生物治理措施。水生植物和藻类等微生物摄取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进行生长活动,而水生动物以水生植物和藻类为食,最终将其吸纳的氮磷转化为动植物产品,从而可以通过收获水生动植物产品形式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实现污染水体治理的目的。
大型污染水体覆盖面积大,当前在利用沉水植物开展试验和治理过程中存在布设困难、无法对去除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水生植物散浮无序、动植物捕捞收割困难、景观效果差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专用于大型水体浅水层治理的人工生境系统,能进行控制性试验研究,同时解决布设困难、水生植物散浮无序、动植物捕捞收割困难、动植物无法和谐共存等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面源污染水体浅水层的人工生境系统,在大型污染水体上布设有若干人工生境装置,所述人工生境装置整体为顶部敞口的矩形尼龙网框,包括四周的尼龙网围挡、顶部的定型框架、三层尼龙网底、沿定型框架绑扎的浮筒、通过牵引绳绑扎在尼龙网围挡外的沉水坠,所述三层尼龙网底由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尼龙压网、固根尼龙网和尼龙底网组成,所述尼龙网围挡的孔径为2cm,尼龙压网、尼龙网底的孔径为2-3cm,固根尼龙网的规格为10-20目,从而在尼龙压网上方形成鱼草共同生长空间,在尼龙压网与固根尼龙网之间形成高度为8-12cm的固根空间,在固根尼龙网与尼龙网底之间形成高度为18-22cm的护根空间,在人工生境装置内栽种有氮磷净化湿地水生植物,所述氮磷净化湿地水生植物的叶、茎、根系分别位于鱼草共同生长空间、固根空间、护根空间,在鱼草共同生长空间内还养殖有鱼类或蚌类。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若干个所述人工生境装置通过缆绳串在一起。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鱼草共同生长空间的高度为90cm,固根空间的高度为10cm,护根空间的高度为20cm。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定型框架采用PVC管拼接而成矩形框。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浮筒和沉水坠至少各为四个,分别位于矩形尼龙网框的四个转角处。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矩形尼龙网框为长方形,在矩形的两长边中部还各设置有一个浮筒和沉水坠。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矩形尼龙网框的长度为400cm,宽度为20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人工生境装置,只需要放入污染水体浅水层即可,加载布设简单方便,成本低,用于污染水体浅水层的常态化治理,降低或杜绝蓝藻暴发风险,并能根据需要选择放置数量,布设和拆除方便,灵活多变,能实现规模化量产,模块化组装,重复性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500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