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发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36216.8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17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五;尚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50 | 分类号: | H04B10/50;H04B10/5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42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发射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发射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用作开关的三极管Q1和红外发射管D1,所述的控制电路、三极管Q1和红外发射管D1依次连接,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压、以微控制器U3为主体的微控制模块、数字移位芯片U1、驱动芯片U2和限流电阻单元,所述的输入电压、数字移位芯片U1和驱动芯片U2依次连接,所述的微控制模块与数字移位芯片U1连接,所述的限流电阻单元的一端与输入电压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2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驱动芯片U2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的微控制器U3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控制器控制数字移位芯片、驱动芯片和限流电阻,从而控制通过红外发射管的电流,实现了自适应调节发射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数据采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发射电路。
背景技术
红外发射管属于二极管类,可以将电能直接转换成近红外光并能辐射出去的发光器件,目前红外发射管主要应用在各种光电开关、触摸屏及遥控发射电路中。
现有电路通过开关三极管实现红外发射管的通断,经过检索中国公开号CN105515567A公开了一种红外发射管驱动电路,但是开关三极管集电极回路上只有一个电阻,无法调节流过红外发射管的电流大小,改变发射功率,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发射功率过大会导致信号过强,导致相邻的设备相互干扰,如果发射功率过小会导致无法正常传输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调节发射功率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自适应功率的红外发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红外发射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用作开关的三极管Q1和红外发射管D1,所述的控制电路、三极管Q1和红外发射管D1依次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压、微控制器U3、用于串行转并行的数字移位芯片U1、用于放大微小信号的驱动芯片U2和限流电阻单元,所述的输入电压、数字移位芯片U1和驱动芯片U2依次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U3与数字移位芯片U1连接,所述的限流电阻单元的一端与输入电压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2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驱动芯片U2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的微控制器U3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流电阻单元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不同阻值的限流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流电阻的数量范围是2~8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限流电阻的阻值范围为23.3~600欧姆。
进一步地,所述的三极管Q1的基极回路包括三极管基极限流电阻R1和用于防止异常信号的下拉电阻R2,所述的三极管基极限流电阻R1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另一端与微控制器U3连接;所述的下拉电阻R2的一端与地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控制器U3连接带有晶振的外围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的微控制器U3采用GD32F130C8T6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入电压为3.5V。
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芯片U2采用达林顿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字移位芯片U1采用移位寄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控制器控制数字移位芯片、驱动芯片和限流电阻,来控制通过红外发射管的电流值,实现了自适应调节发射功率。
2.本实用新型中限流电阻单元具有不同阻值的限流电阻,可以节能省电,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限流电阻所在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器所在电路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亿盟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36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粒机冷却塔的控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盒式双罐球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