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充电结构、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34360.8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87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陆一超;王一龙;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1;B60L5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冯珺;温猛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充电 结构 模块化 便携 装置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充电结构、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及车辆。一种旋转充电口结构,用于给车辆充电的充电口;所述充电口相对于所述车辆可转动设置;其中,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旋转充电结构使得所述充电口能够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电源充电;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旋转充电结构使得所述充电口能够从放置于所述车辆内部的电源充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口不能够旋转到车辆内部空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充电结构、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考虑新能源汽车,在用户的选择因素中,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效率和续航焦虑的解决方式是用户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现有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辆而言,充电效率慢,一旦车辆在行驶中出现电量耗尽的情况,因为车辆的电池一般存放在底盘的原因,导致无法快速为用户更换电池,只能选择呼叫拖车,或者呼叫厂商的道路救援充电服务,但用户只能选择原地等待电池充电完成,不能边走边充电,浪费用户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充电结构及车辆,使得车辆的充电口可以旋转到车辆内部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充电结构,包括:
用于给车辆充电的充电口;
所述充电口相对于所述车辆可转动设置;
其中,
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旋转充电结构使得所述充电口能够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电源充电;
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旋转充电结构使得所述充电口能够从放置于所述车辆内部的电源充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的外部电源为充电桩或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所述放置于车辆内部的电源为车辆的备用电源或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并与所述车辆可分离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备用电源或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能够预先存储电能,或者能够从所述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回收能量,或者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存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充电口设置在车辆的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枢设于所述车辆上并绕旋转轴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结构为横截面为矩形的支撑块,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支撑块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辆的车体上或在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结构,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车体通过所述密封结构密封,从而将所述车辆的外部与所述车辆的内部隔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充电结构设置在车辆后备箱与车辆外部的连接处,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充电口朝向车辆的外部以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电源充电,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充电口在所述后备箱的内部充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所述便携充电装置与上述的旋转充电口结构相配合,以实现对所述车辆的充电,
其中,
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便携充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外部以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
当所述旋转充电结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便携充电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内部以对所述车辆进行充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模块化便携充电装置包括模块化便携充电块或充电平板,充电线以及与所述充电口适配的充电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343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