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悬架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33391.1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87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汪振兴;裴亦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5/02 | 分类号: | B60G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冯珺;温猛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悬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及车辆,其中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弹性元件、用于连接车身的上连接板和缓冲块,所述上连接板设于所述车身与所述缓冲块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减振器的上端盖与所述缓冲块的下端部之间设有冲击吸收构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底部与所述减振器的上端盖过盈配合,当产生冲击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所述缓冲块相向移动,所述冲击吸收构件通过发生形变吸收垂向冲击载荷。本实用新型可以基于车辆承受的不同的垂向峰值载荷进行管理,降低峰值载荷,防止超出零件承载能力,实现不同车型的适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对汽车稳定性及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的载荷越来越大,随之对零部件的尺寸的需求也变大,导致车辆的自重越来越大,对于车辆悬架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车辆悬架系统中,主要采用缓冲块的形式用以吸收大载荷下的垂向载荷冲击,但是该方法无法满足车辆后端能量吸收的需求,尤其是在载荷冲击峰值时,吸能较少,影响车身的整体平稳性及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及车辆,可以降低峰值载荷,防止超出零件承载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悬架系统,包括:减振器、弹性元件、用于连接车身的上连接板和缓冲块,所述上连接板设于所述车身与所述缓冲块之间,在所述减振器的上端盖与所述缓冲块之间设有冲击吸收构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底部与所述减振器的上端盖过盈配合,当产生冲击时,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所述缓冲块相向移动,所述冲击吸收构件通过发生形变吸收垂向冲击载荷。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包括相互固定的上端部与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与所述下端部分别由不同材质制成,所述上端部的材质具有弹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内部设有至少一个缓冲空间,所述缓冲空间用于放置增加冲击吸收构件内部阻尼的内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空间的截面呈矩形或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内部结构的材料包括橡胶和/或聚氨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减振器的上端盖过盈配合,包括:
所述冲击吸收构件与减振器采用孔、轴配合,所述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所述轴的尺寸,其代数差为负值。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上端部的材质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尼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包括:活塞、减振器的上端盖、减振器本体,所述减振器的上端盖焊接在减振器本体,所述弹簧盘焊接在减振器本体且低于减振器的上端盖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下端部设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与所述减振器的上端盖过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车辆悬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不同车辆类型及不同车辆载荷下的垂向载荷管理工作,通过设置冲击吸收构件,在不改变车辆悬架系统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峰值载荷。此外,基于不同车型的整车重量和车辆悬架系统冲击的极限载荷,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定制化设计,如增加阻尼,改变冲击吸收构件的内部结构材质等,使得汽车的悬架垂向载荷更适合驾乘人员的实际需求,提高汽车整体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车辆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冲击吸收构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33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鼓风干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切机薄膜废边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