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研发用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08948.6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95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树健;徐劲海;阚智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罡杨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5/71 | 分类号: | B01F35/71;B01F31/441 |
代理公司: | 池州市卓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1 | 代理人: | 蒙绍嵩 |
地址: | 22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乙丙橡胶 研发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元乙丙橡胶研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研发用混合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座内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安装板上端连接有混合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由支撑架、第二电机、锁紧螺栓、限位套、上压辊、调节槽、下压辊、端盖和混合套组成,所述导向组件由导向板、连接架、升降杆和底板组成,且所述导向板上端两侧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下端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架上端连接有加料组件,所述加料组件由顶板、滑槽、出料管和连接座组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元乙丙橡胶研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研发用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开炼机混炼,由于乙丙橡胶塑炼效果差,缺乏粘着性,不易融合炭黑,不易包辊。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研发用混合装置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开炼机混炼,由于乙丙橡胶塑炼效果差,缺乏粘着性,不易融合炭黑,不易包辊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研发用混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研发用混合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座内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一侧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安装板上端连接有混合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由支撑架、第二电机、锁紧螺栓、限位套、上压辊、调节槽、下压辊、端盖和混合套组成,且两组所述支撑架上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连接有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外部均设有混合套,所述混合套两端连接有端盖,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一端均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支撑架外部靠近上压辊和下压辊处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导向组件由导向板、连接架、升降杆和底板组成,且所述导向板上端两侧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下端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连接有底板,所述支撑架上端连接有加料组件,所述加料组件由顶板、滑槽、出料管和连接座组成,且所述顶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下端设有出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压辊、下压辊和限位套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限位套和支撑架之间套接连接并通过锁紧螺栓限位锁紧,所述第二电机和上压辊、下压辊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和限位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压辊、下压辊和端盖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端盖和混合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压辊、下压辊和混合套之间通过套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架和导向板、升降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升降杆和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出料管和顶板上的滑槽套接连接,所述连接座和原料供送泵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输送带内设有和第一电机连接的转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三元乙丙橡胶研发用混合装置,混炼开始时采用窄辊距,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保持窄距,先将生胶薄通十次左右,使其形成连续的包辊胶后再放宽辊距进行加料混炼,混炼高填充油和高填充剂的胶料时,可将油和填充剂先混合后再加到胶料中去,以改善混炼操作,硬脂酸易使胶料脱辊,宜在混炼后期加入,此外,加入操作油能改善混炼胶操作性能,故充油乙丙橡胶的混炼工艺性能较好,调节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间距可通过松开锁紧螺栓后将限位套沿着支撑架高度方向进行滑动调节,调节至所需位置时再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限位锁紧,后期添加油和填充剂时,可通过出料管进行添加,可通过多组出料管进行同时加料,且多组出料管之间的间距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生胶在进行加工和后期添加物料时需要来回混合压料,通过设在上压辊和下压辊两侧的导向板上下移动来带动胶料上下移动,从而使得胶料进入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方便物胶料来回压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罡杨橡塑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罡杨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089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头湿法自动成型线
- 下一篇:一种废旧橡胶密封件回收再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