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安全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04010.7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56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董联杰;苏锋;陈攀杰;熊立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H04Q9/0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现场 氧气瓶 乙炔 安全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第三数据采集模块和上位机,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安装在氧气瓶和乙炔瓶中的其中一个上,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安装在氧气瓶和乙炔瓶中的另外一个上,第三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设置在氧气瓶和乙炔瓶所处的固定动火区内,通过第一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其中一个的重量参数、环境温度参数以及与固定动火区的距离参数,通过第二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另外一个的重量参数、环境温度参数、与固定动火区的距离参数以及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所有参数传输至上位机,实现了对氧气瓶和乙炔瓶安全使用的监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施工数据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使用规范包括:1、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2、氧气瓶和乙炔瓶均需要与固定动火区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3、氧气瓶和乙炔瓶在使用和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4、氧气瓶和乙炔瓶直立放置;5、氧气瓶和乙炔瓶的空瓶都需要单独存放。氧气瓶和乙炔瓶的非规范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屡见有关于施工场地气瓶非规范使用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等。
非规范使用通常来源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工地的安全宣导较少以及安全规范的落地执行较差等,而且施工人员在进行氧气瓶和乙炔瓶的摆放时,通常倚靠自身经验目测距离后进行摆放,往往摆放距离较随意,此外用于摆放在室外的固定动火区附近的氧气瓶和乙炔瓶缺少对其进行环境温度监测的设备,偶发的室外高温天气等将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比如爆炸等。除此之外,氧气瓶和乙炔瓶的空瓶在存放时要先称重确认,确认是空瓶后再进行单独存放,目前施工人员称重需要搬运称重设备或者将氧气瓶和乙炔瓶的空瓶搬运至固定的称重场地,作业效率较低。
目前,智慧工地系统已经逐步地应用到了各地的施工现场,用于人员门禁管理、地基监测管理、基坑质量监测管理和作业设备管理等,智慧工地系统的硬件设备中包括各种传感器监测模块,然而缺乏对氧气瓶和乙炔瓶等施工场地气瓶进行智慧化监测的模块或设备,因此将氧气瓶和乙炔瓶的智慧化监测增加到现有的智慧工地系统中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一项或多项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安全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施工现场氧气瓶和乙炔瓶安全监测系统,包括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第三数据采集模块和上位机,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安装在氧气瓶和乙炔瓶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安装在氧气瓶和乙炔瓶中的另外一个上,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设置在所述氧气瓶和所述乙炔瓶所处的固定动火区内;
所述第一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主控单元、第一距离传感器发射单元、第二距离传感器接收单元、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称重传感单元和第一无线收发单元,第一主控单元分别与第一距离传感器发射单元、第二距离传感器接收单元、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称重传感单元和第一无线收发单元电连接,第一无线收发单元与上位机无线通信连接,第一称重传感单元设置在氧气瓶和乙炔瓶中的其中一个的底部;
所述第二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二主控单元、第一距离传感器接收单元、第三距离传感器接收单元、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单元和第二无线收发单元,第二主控单元分别与第一距离传感器接收单元、第三距离传感器接收单元、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单元和第二无线收发单元电连接,第二无线收发单元与上位机无线通信连接,第二称重传感单元设置在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另外一个的底部;
所述第三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三主控单元、第二距离传感器发射单元、第三距离传感器发射单元和第三无线收发单元,第三主控单元分别与第二距离传感器发射单元、第三距离传感器发射单元和第三无线收发单元电连接,第三无线收发单元与上位机无线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04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