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行车受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68107.7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61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毕玉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政泰耐火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00 | 分类号: | H01R41/00;B08B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刘涛 |
地址: | 255311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清洁 功能 行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行车受电装置,涉及行车受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滑触线,滑触线通过若干个电轨夹连接主梁,滑触线两端均连接拉紧器,滑触线的受电面滑动连接集电器,集电器连接设于主梁上的行车,每个电轨夹下方均连接清洁机构。本装置中,集电器跟随行车移动可沿滑触线的受电面滑动,从而将电能传至行车;在受电装置不执行正常受电工作时,可通过清洁机构对滑触线受电面进行清洁,以扫除受电面上吸附的灰尘、粉尘或其他污染物。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受电装置中由于滑触线和集电器的结构限制,而导致对行车电能传输不稳定、从而易产生行车性能故障和安全故障的问题,并且具备自清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受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行车受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行车受电装置中,所使用的滑触线为管式结构,即绝缘外壳内设有导电铜线;集电器与该滑触线相适配,主要结构包括镶嵌铜套和内装轴承。基于此,滑触线与集电器的组装较为复杂;并且为配合行车的移动长度,需要将若干根大约6米长的管式滑触线组合(组合方式为螺栓连接)到一起,再将集电器配合组装到绝缘外壳内部位置。这种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表现为管式滑触线连接处的螺栓容易发生松动,从而令集电器和导电铜线的接触不稳定,进一步使得集电器电能传输不稳定,最终导致行车缺相等性能故障、或行车与集电器导线连接处发生打火等安全故障。另外,此种管式滑触线由于形状的限制,只可形成直线型的受电线路,在某些需要发生转向或角度变化的行车工作过程中无法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方便、运行平稳、接触良好、导电性强、适用度高的行车受电装置,其中滑触线为无缝、一体化设计,滑触线的绝缘主体上设有高性能导电片。
进一步的,由于这种滑触线免除了传统的绝缘外壳设计,所以滑触线整体、包括滑触线上设有导电片的一面(即与集电器相接触的一面,下文中均命名为受电面)是裸露的。考虑到行车的工作环境,空间中或空气中存在非常多的灰尘、粉尘、或颗粒等其他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附着在滑触线的受电面,日积月累形成较厚的堆积,从而影响集电器沿滑触线的滑动、进而导致集电器电能传输不稳定,或直接影响滑触线上导电片的导电性能、同样会导致电能传输不稳定。因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针对传统受电装置的局限性进行改进后的受电装置,需要保障滑触线在工作环境中的清洁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行车受电装置,以解决传统受电装置中由于滑触线和集电器的结构限制,而导致对行车电能传输不稳定、从而易产生行车性能故障和安全故障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集成有清洁机构,以解决改进后的滑触线由于易吸附工作环境中的污染物,而同样导致对行车电能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备自清洁功能的行车受电装置,包括滑触线,滑触线通过若干个电轨夹连接主梁,滑触线两端均连接拉紧器,滑触线的受电面滑动连接集电器,集电器连接设于主梁上的行车,每个电轨夹下方均连接清洁机构。集电器可随行车移动沿滑触线的受电面滑动,从而将电能传至行车;在受电装置不执行正常受电工作时,可通过清洁机构对滑触线受电面进行清洁。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提升缸,提升缸上方连接电轨夹,提升缸下方连接升降臂,升降臂通过支撑臂连接电机,电机通过驱动轴和齿轮间接连接丝杠,丝杠上连接活动块,活动块上设有清洁刷头。提升缸用于对升降臂实现升降,从而间接实现对清洁刷头的升降;当电机启动,齿轮可间接带动丝杠转动,丝杠上滑动连接的活动块随即会沿丝杠水平滑动,从而实现清洁刷头对滑触线受电面的滑动、往复清洁。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缸侧面设有若干螺丝,螺丝与主梁侧面开设的螺母相适配。螺丝锁紧在主梁侧面开设的螺母上,使得提升缸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支撑力,从而保证清洁机构整体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政泰耐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政泰耐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68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