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左后动力悬置主动侧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66586.9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63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武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B60T10/00;B60K20/02 |
代理公司: | 太原中正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6 | 代理人: | 焦进宇 |
地址: | 0304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悬置 主动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左后动力悬置主动侧支架,包括第一支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与第一支座之间形成第一方形减重通孔,第一支座上设有条形减重通孔、第二方形减重通孔和三角形减重通孔,第一支座上设有第二支座,第一支座上连有转接支架,转接支架上连有第一吊耳和第二吊耳,第一支座的侧面连有第三支座,支架的一端固定变速箱,支架的另一端支撑液力缓速器,远端的吊耳为换挡液压杆固定支撑基座,本支架整体采用框架和加强曲面结构,由单一功能转变为多种功能集于一体,质量轻,成本低,大大缩小了安装空间,提高了动力总成合装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卡车左后动力的悬置支架。
背景技术
在重型卡车或渣土车中,悬置支架是动力总成与动力总成悬置的连接结构,动力总成激励通过悬置支架传递至悬置,悬置通过其隔振及刚度进行振动衰减,在此过程中,若悬置支架可对动力总成传递激励进行降低,将对整个悬置系统振动衰减起到决定作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增加支架厚度可以提高隔震能力,但隔震结构厚度增加幅度小时,会出现耐久性差、容易开裂的问题;若隔震结构厚度增加幅度大时,会导致动力总成低频激励增大,另外,隔震结构的厚度增加,会使得整个结构非常笨重,占用空间大,增加了安装难度,难以满足轻质化汽车发展的需求。其次,目前的主动侧支架功能单一,各个功能支架分散布置,各自实现各自的功能,这样影响了各个功能支架的结构强度和安装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左后动力悬置主动侧支架,将多个功能支架合为一体,并对整体结构进行曲面和框架优化,支架的整体结构质量轻,占用空间小,结构强度高,支撑性能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左后动力悬置主动侧支架,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座上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支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基台,第二连接杆与第一支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基台,第一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三基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基台,第三连接杆的底部为弧形结构。第一基台、第二基台、第三基台和第四基台均高于第一支座布置,第一基台、第二基台、第三基台和第四基台上均开有第一连接通孔,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通孔后与车架相连。在保证车架连接强度的前提下,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与第一支座之间形成第一方形减重通孔,去除了多余的结构,第一方形减重通孔大大减轻了整个主动侧支架的重量。
在保证第一支座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第一支座上设有条形减重通孔、第二方形减重通孔和三角形减重通孔,条形减重通孔顺应第一支座的结构布置,条形减重通孔布置在第二方形减重通孔的上方,第二方形减重通孔顺应第一支座的结构布置,三角形减重通孔顺应第一支座的结构布置,三角形减重通孔布置在第二方形减重通孔的的侧面。条形减重通孔、第二方形减重通孔和三角形减重通孔能够减轻第一支座的重量,符合汽车轻质化的需求。
第一支座上设有第二支座,第二支座布置在第一支座的顶部,第二支座的顶部形成波浪面,第二支座上开有三个第二连接通孔,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后与液力缓速器相连,实现液力缓速器的搭载。
第一支座上连有转接支架,转接支架上连有第一吊耳,第一吊耳高于第二支座布置,第一吊耳垂直于第一支座布置,第一吊耳上开有两个第三连接通孔,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三连接通孔后与换挡传动支撑相连,实现换挡传动支撑的搭载。
转接支架上连有第二吊耳,第二吊耳高于第二支座布置,第二吊耳低于第一吊耳布置,第二吊耳垂直于第一支座布置,第一吊耳与第一吊耳反向布置,第二吊耳上开有两个第四连接通孔,螺栓穿过对应的第四连接通孔后与换挡传动支撑相连,实现换挡传动支撑的搭载。
第一支座的侧面连有第三支座,第三支座朝向第一支座的外侧延伸,第三支座上开有两个第五连接通孔,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五连接通孔后与发动机的底座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太原市三高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665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沼气火炬
- 下一篇:一种磁电机转子压轴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