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覆铜板用含预浸一体化上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61701.3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51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罗光俊;李民;王其;程平;胡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3/132 | 分类号: | B05C3/132;B05C11/11;B05C11/10;B05C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楚姗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板 用含预浸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覆铜板用含预浸一体化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预浸胶盆和含浸胶盆;所述预浸胶盆下端通过第一阀门设置有预浸回胶管路和预浸进胶管路;所述含浸胶盆下端通过第二阀门设置有含浸进胶管路和含浸回胶管路;所述预浸胶盆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含浸胶盆的底部高度;一呼吸轮组件设置在所述预浸胶盆和含浸胶盆上方。覆铜板用含预浸一体化上胶装置的含浸胶盆与预浸胶盆是分隔开的,各自有独立管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含、预浸粘度差异化调整,再配合机台线速调节从而使PP含浸达到最佳状态。玻布的含浸行程增加了约1m,增加了玻布在胶水内部的行走时间,从而提升了生产PP的含浸性,保证基板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铜板用含预浸一体化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覆铜板行业,一般生产小批量试验新产品时,为了控制单次试验成本,往往调胶量≤500kg,使用小型移动槽调胶(调胶容量为500kg)。
与正常生产上胶过程相比,使用移动槽上胶,由于受胶水数量限制,上胶过程缺少预浸环节。
这样生产出来的PP,相对来说,比正常生产PP的PP含浸性(也称浸润性)。一般普通产品PP含浸性差一点可能不会造成基板性能差异。
但是在一些高频高速胶系产品上,因为产品应用方向不同,PCB压合层数不同,那么PP含浸性的轻微差异就会造成基板性能上的缺陷(例如耐CAF性能等)。
为弥补以上缺陷,发明人设计了一种覆铜板用含预浸一体化上胶装置,在调胶量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使用主预浸,保证生产PP的含浸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铜板用含预浸一体化上胶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覆铜板用含预浸一体化上胶装置,包括:
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预浸胶盆和含浸胶盆;
所述预浸胶盆下端通过第一阀门设置有预浸回胶管路和预浸进胶管路;
所述含浸胶盆下端通过第二阀门设置有含浸进胶管路和含浸回胶管路;
所述预浸胶盆的底部高度高于所述含浸胶盆的底部高度;
一呼吸轮组件设置在所述预浸胶盆和含浸胶盆上方;
所述呼吸轮组件包括第一呼吸轮、第二呼吸轮、第三呼吸轮、第四呼吸轮、第五呼吸轮、第六呼吸轮、第七呼吸轮、第八呼吸轮和第九呼吸轮;
所述第一呼吸轮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呼吸轮的高度;
所述第一呼吸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三至第九呼吸轮高度;
所述第四呼吸轮、第六呼吸轮和第八呼吸轮平行设置;
所述第三呼吸轮、第五呼吸轮、第七呼吸轮和第九呼吸轮平行设置;
在所述第一呼吸轮与所述第二呼吸轮之间设置有预浸刮胶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呼吸轮的高度介于第四呼吸轮、第六呼吸轮和第八呼吸轮,以及第三呼吸轮、第五呼吸轮、第七呼吸轮和第九呼吸轮的平行高度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浸进胶管路和含浸进胶管路通过第一U型接头管与移动胶槽的出胶口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浸回胶管路和含浸回胶管路通过第二U型接头管与移动胶槽的回胶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617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