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洞预设引水槽的排水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32903.5 | 申请日: | 202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72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姜元华;姚荣付;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维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E21F17/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张祥军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洞 预设 引水 排水 施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洞预设引水槽的排水施工结构,包括:初砌层使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地下隧洞紧贴在原始岩层内的初砌层;使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初砌层内面并紧贴的二砌层,位于富含水体原始岩层处的所述二砌层轴向之间存在间隔;预设成型在位于二砌层之间间隔处的引水槽。从裂缝渗透出的水在引水槽的引流作用下进行汇集排出隧道外,解决了排水软管在施工时挤压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避免了不能长时间对隧道变形缝进行防水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洞预设引水槽的排水施工结构,属于隧洞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喀斯特地区的地下进行隧洞施工后,在压力、流速等不稳定的地下水侵蚀作用下,隧道围岩和衬砌逐渐被软,隧洞容易被侵蚀出现裂缝,为了保护隧道内的设备设施,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使得隧道内的环境保持干燥。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093104U的一种隧道衬砌变形缝防水结构,公开的技术为:变形缝的迎水面从内向外依次设有背贴式止水带、防水板、无纺土工布和喷射混凝土层,所述防水板外侧还设置有排水软管;虽然,排水软管能将变形缝迎水面的水体排出,但是,在施工时,存在排水软管在施工时挤压及后期溶岩钙化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导致不能长时间对隧道变形缝进行防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洞预设引水槽的排水施工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隧洞预设引水槽的排水施工结构,包括:
初砌层使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地下隧洞紧贴在原始岩层内的初砌层;
使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初砌层内面并紧贴的二砌层,位于富含水体原始岩层处的所述二砌层轴向之间存在间隔;
预设成型在位于二砌层之间间隔处的引水槽。
所述引水槽为环形。
还包括设在其它富含水体原始岩层处的纵向引水槽,纵向引水槽与引水槽连通。
所述纵向引水槽设在二砌层上与引水槽连通。
所述纵向引水槽设在初砌层上与引水槽连通。
所述引水槽包括二砌层轴向之间的间隔空间以及安装在间隔空间底部的预留槽模具,预留槽模具与间隔之间构成引水槽。
所述预留槽模具包括中部为凹面的防水板,防水板固定安装在间隔侧边的二砌层上,防水板与二砌层接触面涂刷有防水涂料进行防水;
及安装在防水板靠近初砌层内面的防水工布。
还包括位于引水槽底部的所述原始岩层设有与引水槽端部连通的排水沟,排水沟与引水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从裂缝渗透出的水在引水槽的引流作用下进行汇集排出隧道外,解决了排水软管在施工时挤压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避免了不能长时间对隧道变形缝进行防水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原始岩层;2-初砌层;3-二砌层;4-引水槽;41-间隔;42-预留槽模具;421-防水板;422-防水工布;5-纵向引水槽;6-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维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三维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329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