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薄膜生产用的自动上料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210997.6 | 申请日: | 2022-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1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苏信袍;苏振;张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万通塑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1/10 | 分类号: | B29C31/10;B29C31/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唐利群 |
| 地址: | 401320 重庆市永川区中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 薄膜 生产 自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料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塑胶薄膜生产用的自动上料系统,包括主料管、辅料管、称料斗和储料罐,主料管和辅料管上均连接阀门,主料管连通主料仓和称料斗,辅料管连通称料斗,称料斗的输出端与储料罐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开关阀;储料罐的输出端与薄膜生产设备上每个供料装置的输入端之间设有供应管,供应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还包括第一负压单元和第二负压单元,第一负压单元用于给称料斗提供负压;第二负压单元用于给供料装置提供负压。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对塑胶薄膜生产设备的不同供料装置进行上料存在的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料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薄膜生产用的自动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塑胶薄膜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塑胶薄膜应用在不同领域时所需要的性能是不同的,比如,用于速冻食品包装,则需要塑胶薄膜具有耐低温和抗冻性能,而用于蒸煮食品包装则需要塑胶薄膜具有耐高温的性能,性能不同的塑胶薄膜其所使用的原料中的各组分也不相同,而在同一种塑胶薄膜中,随着塑胶薄膜的性能越来越优异,同一塑胶薄膜的上下两面性能也存在不同,薄膜在成型时也会有层、中层和外层之分,导致一个厂家生产不同需求的塑胶薄膜需要备用的原料的组分越来越多,比如主料达到10-20种,辅料也有10-20种。
塑胶薄膜的生产多采用流延机或挤出机或吹塑机这些生产设备生产,这些生产设备根据薄膜生产过程的层数要求,每一层会有一个供料装置,每层配好的原料送入到供料装置上,由供料装置送到生产设备上进行薄膜生产,现有技术中,因每层所需要的主料和辅料均不完全相同,如若所有原料仓均需要与供料装置形成连通,则会使得整个供料(也称上料)的管路非常复杂,故而常见的做法依然是人工对各个供料装置进行配料完成后,再利用负压单元(如抽风机)将配好的原料送到对应的供料装置上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又使得人工劳动强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塑胶薄膜生产用的自动上料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对塑胶薄膜生产设备的不同供料装置进行上料存在的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胶薄膜生产用的自动上料系统,包括主料管、辅料管、称料斗和储料罐,主料管和辅料管上均连接阀门,主料管连通主料仓和称料斗,辅料管连通称料斗,称料斗的输出端与储料罐的输入端之间设有第一开关阀;储料罐的输出端与薄膜生产设备上每个供料装置的输入端之间设有供应管,供应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还包括第一负压单元和第二负压单元,第一负压单元与称料斗连通,第二负压单元与生产设备的供料装置连通,第一负压单元用于给称料斗提供负压;第二负压单元用于给供料装置提供负压以使得储料罐内的原料被抽送到薄膜生产设备的供料装置上。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实际应用时,人工或设备配置好辅料后,利用第一负压单元,使得配置好的辅料经辅料管(此时辅料管上的阀门打开而主料管上的阀门关闭)进入到称料斗内进行称重,而主料也在第一负压单元的负压下经主料管(此时对应主料管上的阀门打开而辅料管上的阀门关闭)从主料仓内进入到称料斗内,主料管和辅料管上的阀门设置使得主料和辅料向称料斗的供料互不影响;经称料斗配置好的原料在第二负压单元打开后经过第一开关阀进入到储料罐内,再由储料罐经第二开关阀送往对应的薄膜生产设备的供料装置上。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对主料和辅料配置好后再送往对应的供料装置,只需要控制第一负压单元、阀门、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二负压单元的启闭,就能使得原料实现称重、储存和送往对应的供料装置,人工只需要及时为料仓补充原料即可,相比现有技术,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储料罐内设有搅拌器。
有益效果:本方案使得送往薄膜生产设备的原料混合的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万通塑膜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万通塑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109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镀金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复合集流体卷膜分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