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电厂碳捕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01938.2 | 申请日: | 202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21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雷 |
主分类号: | B01D53/62 | 分类号: | B01D53/62;B01D46/00;B01D45/00;F25J3/00;F23J15/02;F23J15/06;C01B32/55 |
代理公司: | 杭州凌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16 | 代理人: | 曾长康 |
地址: | 310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厂 碳捕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电厂碳捕集系统,包括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用于提供纯氧;锅炉单元,所述锅炉单元与所述供气单元之间通过一供气主管连接;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通过一排气主管与所述锅炉单元连接;干冰制造单元,所述干冰制造单元与所述除尘单元连接;其中,所述干冰制造单元包括与所述除尘单元连通的冷却室、均匀排设在所述冷却室内部的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底部的干冰室、设置在所述干冰室底部的换热台面和设置在所述干冰室内的推料组件。通过供气单元、锅炉单元和干冰制造单元的配合使用的方法;使得碳捕集效果显著,降低了碳捕集成本,设置合理,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厂领域,尤其是一种热电厂碳捕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实现碳中和。
热电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用户,如何减少热电厂的碳排放,是重要问题。但是我国热电厂主要以化石作为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热电厂的碳减排就集中在,如何进行碳捕集、碳封存和碳应用。首当其冲的就是碳捕集,但是由于热电厂燃烧后的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太低,针对烟气进行碳捕集效果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供气单元、锅炉单元和干冰制造单元的配合使用的方法;使得碳捕集效果显著,降低了碳捕集成本,设置合理,结构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电厂碳捕集系统,包括供气单元,所述供气单元用于提供纯氧;锅炉单元,所述锅炉单元与所述供气单元之间通过一供气主管连接;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通过一排气主管与所述锅炉单元连接;干冰制造单元,所述干冰制造单元与所述除尘单元连接;其中,所述干冰制造单元包括与所述除尘单元连通的冷却室、均匀排设在所述冷却室内部的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冷却室底部的干冰室、设置在所述干冰室底部的换热台面和设置在所述干冰室内的推料组件。上述供气单元通过上述供气主管为上述锅炉单元的锅炉内提供纯氧,纯氧与锅炉内的烟气混合,形成混合气,该混合气的氧含量与空气接近,燃烧后的烟气通过上述排气主管输送至上述除尘单元进行除尘,最后通过上述干冰制造单元制得干冰,实现碳捕集;上述经除尘后的烟气输送至上述冷却室内通过上述换热管束进行冷却,后在上述干冰室内通过换热台面形成干冰,最后通过上述推料组件推出,结构简单,碳捕集效果显著,降低了碳捕集成本,设置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插接在所述干冰室内的推料活塞、设置在所述推料活塞顶部且与所述冷却室底部相适配的隔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干冰室远离所述推料活塞一侧的挡板和设置在所述挡板底部的收集器。通过推料活塞的推动,将制成的干冰能够推出,在上述推料活塞运动的过程中,设置在上述推料活塞顶部的隔板会将上述冷却室和干冰室分隔开,能够将冷却区的二氧化碳阻隔开,不会随干冰的推出而排出;上述推料活塞继续推进过程中,将挡板顶开,将干冰推送至上述收集器中,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室的底部呈倒锥形设置;所述冷却室与所述干冰室的连接处设有一截面呈三角设置的破冰刀。倒锥形设置有着导向作用,方便冷却的二氧化碳进入上述干冰室,上述破冰刀的设置,在进行干冰推料时,能够方便干冰的推出。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室的顶部设有一不凝气体出口。方便定期排出不凝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单元与所述干冰制造单元之间设有一除水单元;所述除水单元包括一低温省煤器。通过上述除水单元去除气体中的水分,保证干冰的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供气主管和所述排气主管之间设有一回气管。通过上述回气管的设置,排气主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上述回气管进入上述供气主管再进入锅炉进行混合气体,能够循环使用,方便混合气体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雷,未经李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01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