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水处理系统水质硬度监测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89149.1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79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王冰;吴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博纳森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水处理 系统 水质 硬度 监测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水处理系统水质硬度监测控制系统,包括水样存储制冷装置、反应容器和控制终端,水样存储制冷装置的进液口分别通过一级采样管线和二级采样管线连接水处理设备的一级处理单元和二级处理单元,电控阀连接水处理设备的控制系统,且该控制系统与控制终端连接,水样存储制冷装置的排液口连接反应容器的进液口,反应容器连接有一级缓冲剂自动注入系统、铬黑T试剂自动注入系统、一级EDTA标准液自动注入系统、二级缓冲剂自动注入管线系统、酸性铬蓝K指示液自动注入系统和二级EDTA标准液自动注入系统,反应容器设有颜色传感器。优点:能够对高温软水进行有效的滴定检测,从而判断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是否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水处理系统水质硬度监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田稠油开采的整个过程中,油田注汽锅炉是非常重要的能耗设备,数量众多、常年连续运行。而注汽锅炉能否安全、经济的运行,锅炉的水处理系统是关键之一。如果锅炉进水的硬度一直过高,在锅炉内壁以及管道内壁上会容易形成水垢,严重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腐蚀管壁,严重时会引起爆管、爆炸,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水处理过程中,对水质硬度的检测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油田开采稠油的注汽锅炉用水大部分是油田污水经过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后的软化水,从污水厂的来水硬度非常高,水处理设备分为两级,一级出口水质硬度标准≤20mg/l,二级出口水质硬度≤0.1mg/l。水处理设备进行再生过程是通过生产软化水量达到一定的设定值后自动再生及人工手动再生相结合的方式执行的。人工每两小时循环测试一次软化器一、二级水质硬度,并根据水质硬度值人工发出再生指令的运行方式。由于人工测量间隔时间长,而自动再生依据软件水生产的量来判断,会忽略树脂性能下降的影响,都存在水质硬度超标、漏硬情况的发生,进而影响锅炉的经济安全运行。
为了提高对注汽站供水质量的监测,便于水处理设备的科学管理,减轻现场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需要对水处理设备的一级软化水出口和二级软化水出口进行水质硬度的在线监测,并自动控制水处理的再生过程,实现水处理设备数据的集中监测和管理,从而提升处理站的自动化水平与管理水平。
要解决的问题:
1)水温高,水处理出口水温高达70-80度,环境温度超过40度,EDTA滴定法要求水样温度和环境温度都在室温下进行,水样温度高会影响硬度值。
2)现场水处理自动再生根据水质硬度值来自动执行,不再通过流量和人工测定手动切换再生设备,节约能耗。
3)二级硬度合格值很小,手动测试精度太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国内未发现有=0.1mg/l的低量程水质硬度产品。国外=0.1mg/l的低量程水质硬度产品价格高,单路测量。并且市场上低量程产品和高量程产品通常各是各的。如果要测一级和二级出口水质硬度,需要买两套水质硬度检测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温水处理系统水质硬度监测控制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温水处理系统水质硬度监测控制系统,包括水样存储制冷装置、反应容器和控制终端,上述水样存储制冷装置的进液口分别通过一级采样管线和二级采样管线连接水处理设备的一级处理单元和二级处理单元,上述一级采样管线和二级采样管线分别设有电控阀,上述电控阀连接水处理设备的控制系统,且该控制系统与上述控制终端连接,上述水样存储制冷装置的排液口连接上述反应容器的进液口,上述反应容器连接有分别与上述控制终端连接的一级缓冲剂自动注入系统、铬黑T试剂自动注入系统、一级EDTA标准液自动注入系统、二级缓冲剂自动注入管线系统、酸性铬蓝K指示液自动注入系统和二级EDTA标准液自动注入系统,上述反应容器设有搅拌结构,上述反应容器设有与上述控制终端连接的颜色传感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博纳森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博纳森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891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