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88903.X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73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鸿;蔡顺凉;钟俊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01 | 代理人: | 张燕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替 翻转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主要包括一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具有第一、第二支架,第一、第二支架分别具有一上轴孔及一下轴孔,以穿过一第一转轴及一第二转轴;第一、第二支架之间具有一切换组件,切换组件的第一卡合轮套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周缘具有一第一峰部,第二卡合轮套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周缘具有一第二峰部;一第一套件具有一第一衬套,第一衬套套接第一转轴,一第一套环套接第一衬套;而一第二套件具有一第二衬套,第二衬套套接第二转轴,一第二套环套接第二衬套,用于让第一、第二套环分别抵压径向活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尤指一种安装于可掀开及盖合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上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或行动电话等,主要是通过单轴式铰链或双轴式铰链分别接连电子装置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可以是安装显示萤幕的上盖,第二板体可以是安装零组件、电池与键盘的底座,且第一板体可相对于第二板体盖合或由0度翻转至360度。
其中,如公告第TWM452593U号的“可减少异音的活动轮装置及具有活动轮装置的双轴枢纽器”专利案所示,即显示了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其活动轮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连接件、第一转轮、第二转轮、滑动轮和至少一可减少接触声响的套环;第一连接件设有两个轴接部和一位于各该轴接部间的连接部;第一、第二转轮分别轴接第一连接件的两个轴接部,且在第一、第二转轮的周侧均设有至少一第一凹部和至少一第二凹部;滑动轮可活动地轴接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部,滑移于第一、第二转轮间,且嵌合于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套环套设于滑动轮的周侧;而具有活动轮装置的双轴枢纽器还包括至少一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件,用于确保各转轴的作动顺序及方式,而保持电子装置转动开启及关闭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时,TWM452593U专利案中的O形套环会受到第一、第二转轮与滑动轮的长期挤压而导致失效;在制程方面,第一、第二转轮与滑动轮的外周缘上比较难加工较深的沟槽以完全容纳O形套环;另外,第一、第二转轮的周缘分别具有凹部,凹部的两端分别具有凸起位置,在各转轴的转动切换过程中,滑动轮需要依次接触两个凸起位置以完成切换,但是这样即会带来卡顿感及异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具体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交替翻转结构,既能改善上述“可减少异音的活动轮装置及具有活动轮装置的双轴枢纽器”一案的O形套环容易因挤压而失效、增加元件加工制程与在各转轴的转动切换过程中,容易产生卡顿感及异音的问题,还能延长套环的使用寿命、简化加工程序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在转动切换过程中,能达到稳定、静音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双轴交替翻转结构包括一支撑组件、一切换组件、一第一套件以及一第二套件。其中的支撑组件具有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一上轴孔,第二支架的上半部具有一第二上轴孔,第一上轴孔与第二上轴孔连续贯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上半部,该第一上轴孔和该第二上轴孔供穿过一第一转轴;第一支架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一下轴孔,第二支架的下半部具有一第二下轴孔,第一下轴孔与第二下轴孔连续贯穿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下半部,该第一下轴孔和该第二下轴孔供穿过一第二转轴;切换组件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切换组件包括一径向活动件、一第一卡合轮及一第二卡合轮,第一卡合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第一卡合轮的周缘具有一第一峰部,该第一峰部供抵压径向活动件;第二卡合轮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第二卡合轮的周缘具有一第二峰部,该第二峰部供抵压径向活动件;第一套件具有一第一衬套及一第一套环,第一衬套位于第一卡合轮的一侧,且第一衬套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一转轴,第一套环套接第一衬套,该第一套环供抵压径向活动件;而第二套件具有一第二衬套及一第二套环,第二衬套位于第二卡合轮的一侧,且第二衬套以同步转动的方式套接第二转轴,第二套环套接第二衬套,该第二套环供抵压径向活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88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泥水气分离模块污水净化处理器
- 下一篇:一种板材加工用去毛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