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O形橡胶圈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76727.8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11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护国;张昆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B29C43/36;B29L31/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唐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4 | 代理人: | 马睿;奇敏 |
地址: | 7120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圈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O形橡胶圈的模具结构,包括布置在模具分型面上的型腔阵列单元,型腔阵列单元包括多个O形圈型腔及外流胶槽,多个O形圈型腔呈圆环形态布置,相邻的O形圈型腔之间距离相等,在多个O形圈型腔形成的最大外圆的外部设置所述外流胶槽,外流胶槽为圆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通过在模具分型面周向均布的多个O形圈型腔,模压硫化时使半成品胶料完成从中心到外围的一致流动,便于充模过程中的赶气;与此同时,该模具结构给环布的多个O形圈型腔外部设置一个总的外流胶槽,使胶料在流动时从中心到外围优先充满型腔并受压,然后流入外流胶槽,从而提高了O形圈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密封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形橡胶圈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O型橡胶圈是具有圆形截面的环形橡胶圈,主要用于机械部件在静态条件下防止液体和气体介质的泄漏,在某些情况下,它还能用做轴向往复运动和低速旋转运动的动态密封元件,根据不同的条件,可分别选择不同的材料与之相适应,其应用较为广泛。
工业生产中,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目前,在小规格O 型橡胶圈(比如内径小于Ф20的O型橡胶圈)的生产中,特别是对于外观和尺寸要求较高的O型橡胶圈产品,多采用模压硫化的制作方法或注射法生产。
注射法要求胶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还需要配置注射机。现在橡胶O型橡胶圈对于橡胶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胶料适应注射所需的流动性及抗焦烧性能,胶料的研制难度会大大增加。另外,配置注射机及注射专用模具也增加设备和模具投资。
而传统的单型腔模O型橡胶圈模压硫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下,已经近乎淘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技术人员加大了模具的模比,从而形成多型腔模具结构,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两种矩形阵列的多型腔模具结构,模比分别为1︰9及1︰16,图中附图标记1为模具,附图标记2为型腔外流胶槽,附图标记3为O形圈型腔,附图标记4为型腔内流胶槽。加大模比后,硫化环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但为保证填入型腔的胶料充满压实,胶料必须稍微过量,因此必须在每个型腔的周围开置沟槽储存余胶,即流胶槽,参见图3,常见的矩形阵列型腔模具结构,单个型腔必须分别设置内外两个流胶槽,这就使得模具内部的结构复杂导致其加工成本高昂,与此同时,采用这种内外流胶槽形式的多型腔模具进行模压硫化作业过程,由于单个型腔装半成品,导致装胶过程耗时长,效率低且不易称量。如果多型腔采用长条装胶,则存在胶料在充模的过程中流胶槽与型腔同时充模,不利于赶气且与型腔胶料优先受压的原则相悖,影响制品质量并带来胶料的额外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O形橡胶圈的模具结构,解决目前O形橡胶圈生产模具结构复杂、所制作的O形橡胶圈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O形橡胶圈的模具结构,包括布置在模具分型面上的型腔阵列单元,型腔阵列单元包括多个O形圈型腔及外流胶槽,多个O形圈型腔呈圆环形态布置,相邻的O形圈型腔之间距离相等,在多个O形圈型腔形成的最大外圆的外部设置所述外流胶槽,外流胶槽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型腔阵列单元包括四组至八组O形圈型腔。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具分型面上设置多组型腔阵列单元,多组型腔阵列单元间隔布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具分型面上设置四组型腔阵列单元,四组型腔阵列单元呈2*2的矩形阵列布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模具分型面上设置九组型腔阵列单元,九组型腔阵列单元呈3*3矩形阵列布置。
进一步的,多组O形圈型腔圆心相连所构成的圆形直径记为φ1,O形圈型腔的外径记为φ2,φ1:φ2为50:17。
进一步的,所述外流胶槽的外径记为φ3,φ1:φ3为40:6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76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