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式脱硫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71314.0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10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肖嘉玉;董茂林;伍京川;李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34 | 分类号: | C10K1/34;C10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丽芹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脱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循环式脱硫系统,包括转化单元、脱硫单元、检测单元、尾气管路、旁路和切断阀。本实用新型在系统开始进行脱硫工作时,高炉煤气依次通过转化单元、脱硫单元,经检测单元检测脱硫后高炉煤气中含硫气体浓度。若测得总硫浓度低于超低排放限值,高炉煤气则经尾气管路排出。若测得总硫浓度高于超低排放限值,高炉煤气则通过旁路返回转化单元,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测得脱硫后高炉煤气中总硫浓度低于超低排放限值。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温下脱硫剂出口反羰基硫化的问题,系统操作性简单,且装填的催化剂均能够得以充分利用,减小占地面积和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循环式脱硫系统。
背景技术
《关于推进实施刚忒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源头控制,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应实施精脱硫,主管部门对末端烟气二氧化硫的排放也提出了更严的标准,钢铁行业排放现状与超低排放指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高炉煤气精脱硫要求钢铁行业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改造技术,目前全国钢铁行业有1600台以上的高炉、转炉、焦炉,市场前景广阔,相关技术需求迫在眉睫。
这其中高炉煤气脱硫的关键是有机硫的脱除,现有干法脱硫技术通常要求反应温度低于100℃从而保障高效去除硫化氢,反应温度的提高则会导致脱硫剂出口COS浓度上升,总硫增加从而造成排放超标。现有技术中,存在通过设置的煤气调温装置、干法吸附脱硫装置和水解转化装置使得当进行脱硫操作时,通过水解催化转化设施布置的位置影响后端干法脱硫系统的工艺布置方式,则水解转化后的煤气温度约65-85℃。若能够解决高温下反羰基硫化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减少因为设置换热器而带来的能耗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能将脱硫系统整体布置于TRT前,降低一次投资和运行成本,同时也能减小占地面积,更加经济可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式脱硫系统,有效解决高温下脱硫剂出口反羰基硫化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式脱硫系统,用于脱除高炉煤气中含有的硫化物气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转化单元、脱硫单元与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尾部连通有并联的尾气管路与旁路;旁路远离检测单元的一端与转化单元连通。
可选的,尾气管路与旁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切断阀与第二切断阀。
可选的,转化单元中填充有用于将高炉煤气中的有机硫气体转化成硫化氢的水解剂或加氢催化剂。
可选的,脱硫单元中装填有用于脱除原料气中本身含有和经转化后形成的硫化氢的脱硫剂。
可选的,脱硫剂为活性炭基材脱硫剂、金属氧化物基材脱硫剂、分子筛催化剂及其混合物。
可选的,检测单元为气相色谱或硫浓度在线测试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式脱硫系统,能够有效解决高温下脱硫剂出口反羰基硫化的问题,系统操作性简单,且装填的催化剂均能够得以充分利用,减小占地面积和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转化单元1、脱硫单元2、检测单元3、第一切断阀4、第二切断阀5、尾气管路6、旁路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71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胎膜生产模具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装箱鹅背梁一体生产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