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变形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36412.0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39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耐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42;H01M50/20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博念易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62 | 代理人: | 方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锂离子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变形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盖体,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电极孔,电极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盖体的顶部开设有扣槽,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壳体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壳体的内部两侧开设有卡槽,卡槽位于电池本体的顶侧,壳体的内部放置有防护板;通过防护机构降低了外界的作用力对电池本体的伤害,通过缓冲片能够提高缓冲效果,并且通过橡胶垫能够降低固定板与防护板之间的磨损,提高了防护板与固定板的时候寿命,通过缓冲机构能够减缓作用力对电池本体的损坏通过弹性材料的设置能够防止囊体破裂,提高了囊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变形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现有的防变形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往往会受到各种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电池变形损坏,进而使得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变形锂离子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在使用时往往会受到各种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电池变形损坏,进而使得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变形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变形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盖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电极孔,所述电极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盖体的顶部开设有扣槽,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电池本体的顶侧,所述壳体的内部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位于电池本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于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防护板的一侧,所述盖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盖体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槽相互卡接,通过卡槽与卡板的设置能够使得壳体与盖体之间进行连接,利用密封圈能够对壳体与盖体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并且通过密封环能够对极耳与电极孔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外界的水封通过缝隙进入到壳体的内部而损坏了电池本体,通过防护板能够对电池本体的顶部与底部进行防护,并且通过防护机构减少外界的力对电池本体的损坏,通过缓冲机构能够减少外界对电池本体的撞击力,通过连接板上的弹性片防止装立即直接作用在电池本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电池本体的底侧,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弹性片,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防护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缓冲机构。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盖体的底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弹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底端套设于套筒的内部,所述套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盖体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底部与防护板的顶部抵接,通过防护机构进行工作时,外界的力作用到盖体的表面,通过盖体底部的套杆与固定板上的套筒之间进行相互活动,并且通过弹簧的作用使得套杆与套筒之间的作用力得到缓冲,进而使得外界的力作用到固定板上的力得力缓冲,从而使得固定板作用到电池本体上的力减小,降低了外界的作用力对电池本体的伤害,通过缓冲片能够提高缓冲效果,并且通过橡胶垫能够降低固定板与防护板之间的磨损,提高了防护板与固定板的时候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耐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耐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36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村道路疫情防范用交通隔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电动振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