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闸刀式井内分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35257.0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27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命;张永傅;郑启福;万应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腾鼎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2 | 分类号: | E03F5/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品慧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2 | 代理人: | 杨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闸刀 式井内 分流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闸刀式井内分流器,所述的分流器应用于已经混流的截留井中,安装于截污管上,所述分流器包括引水件和分流件,通过分流件中配重组件与漏雨筒的结构设计配合,设置合理的漏雨筒内的溢流间隙和外筒底部开孔孔径、配重件重量可以形成作为截污管启闭判断的开关装置,并且通过在雨水箅子下方设置接雨斗,雨水的流入时可以通过多层过滤件进行初次过滤,保证流入分流件的雨水清洁,防止泥沙在分流件中堆积,降低设备后期管理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闸刀式井内分流器。
背景技术
雨污合流是导致城市河道污染的主要污染因素,由于雨污合流通常在老城区,将雨污合流改造成雨污分流的工程投资高、施工困难。所以,通常采用雨污截流制,就是在合流管道上加一个截流井和支管,支管连接污水处理厂。晴天时把污水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雨天时把雨污混合水也截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但当雨量过大时,污水处理厂负荷过大,处理不了大量雨污混合水,就会通过截流井溢流至自然水体,从而造成溢流污染。
目前市政工程中常用的截留井有两种,传统截流井和浮筒式截流井。我国发明专利防倒灌截流井控制方法、专利号CN201610242466.1一文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控制流量控制闸门起落控制截污管启闭的方法。但是在井中设置电控闸门的方式,存在有设备投入成本高、后期维护麻烦等问题,并且由于井下水体环境复杂,泥沙雨水容易导致闸门卡死,如何在解决雨污混排截留的同时,减少设备投入成本,降低后期管理维护成本,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市政工程的需求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闸刀式井内分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闸刀式井内分流器,所述的分流器应用于已经混流的截留井中,安装于截污管上,所述分流器包括引水件和分流件,所述分流件包括了刀闸阀、漏雨筒和配重组件,所述引水件为接雨斗;
所述刀闸阀安装于截污管上,所述漏雨筒的底部连接设置于刀闸阀的上方,所述配重组件吊装于截留井内,并与所述漏雨筒的顶部相连;
所述接雨斗设置于雨水箅子的下方,所述接雨斗的下方出水口通过连接管延伸至所述漏雨筒内,所述漏雨筒底部开设有若干漏雨孔。
其中,所述配重组件包括了配重件和牵拉件,所述配重件通过牵拉件绕过吊装于截留井下方的滑轮与漏雨筒相连接。
其中,所述配重件为配重块,所述牵拉件为钢绳。
其中,所述刀闸阀包括了阀体和闸板,所述的闸板垂直活动设置于阀体内,闸板的顶部设置有阀杆,所述的阀体套装在截污管上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的漏雨筒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的阀杆顶部设置有与漏雨筒底部凹槽相匹配的凸块,所述漏雨筒与所述阀杆通过凹凸配合后旋紧锁止。
其中,所述接雨斗上部截面面积大于雨水箅子面积,所述接雨斗内设置有多层过滤件。
优选的,所述多层过滤件从上至下分别为304不锈钢滤网、聚氨酯滤垫、涤纶单丝滤网。
优选的,所述漏雨孔面积之和为漏雨筒底部面积的1/100-1/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部分: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通过配重组件与漏雨筒的结构设计配合,设置合理的漏雨筒底部开孔孔径、配重件重量可以形成作为截污管启闭判断的开关装置,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截流式合流制污水管网的截留井中,仅当强降雨时才会下落漏雨筒闸断截污管流通。
2、为了实现对截污管流通闸断,本申请中刀闸阀与漏雨筒采用凹凸配合锁止,利用漏雨筒盛水之后的重量辅助刀闸阀承受阻水时带来的压强差,保证结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腾鼎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腾鼎鑫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35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
- 下一篇:PICC防滑脱保护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