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焚烧尾气中氯化氢含量的急冷塔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21477.8 | 申请日: | 2022-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958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邱树锋;徐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东日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6;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郑芳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焚烧 尾气 氯化氢 含量 急冷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焚烧尾气中氯化氢含量的急冷塔,其包括环形布流段和盐酸逆喷段,环形布流段设置在盐酸逆喷段上方,环形布流段侧壁内设有环形的液流腔,液流腔下部设有环形的液流缝隙,液流缝隙与下部的急冷塔内壁衔接,环形布流段上设有接通液流腔与急冷塔外部的第一液口;盐酸逆流段内设有盐酸喷嘴,盐酸喷嘴方向朝上,盐酸喷嘴接通急冷塔外部。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盐酸作为急冷剂,对焚烧尾气进行处理,以提高尾气中氯化氢的含量,减少了后续处理尾气制成盐酸的能源消耗,也使急冷塔温度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良好的降温效能,克服了高温气相下的盐酸腐蚀设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尾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焚烧尾气中氯化氢含量的急冷塔。
背景技术
我国危险废物产生行业繁多,产废种类繁杂,且产生量逐年增加,2012-2017年平均年增长速率为13.47%,预计2020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将达到13000万吨以上。
目前行业内一般通过焚烧方式处理此类危废。焚烧烟气过程中,因进气进料要求,焚烧后气相中含有的氯化氢含量都普遍较低,此类烟气进气温度一般在500-1200℃,在通过一次水急冷后,气相中的氯化氢会进一步降低,导致最后冷却吸收后会产生大量的低品位盐酸,此类盐酸如不通过再加工很难再利用。此类盐酸一般通过再次蒸发的方式进行浓缩,以提高吸收盐酸的浓度至20%左右再回用至其他系统,但通过此方式,会浪费大量能源,导致后处理成本的增加。目前申请人尝试通过用盐酸做为尾气急冷剂来蒸发降温,以提高尾气气相中氯化氢含量,以便于后续处理,但是盐酸做为强腐蚀性介质,对于处理的设备,及盐酸雾化喷嘴,现市场上并没有合适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焚烧尾气中氯化氢含量的急冷塔,以解决现有技术焚烧尾气氯化氢含量低、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急冷设备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焚烧尾气中氯化氢含量的急冷塔,其包括环形布流段和盐酸逆喷段,环形布流段设置在盐酸逆喷段上方,环形布流段侧壁内设有环形的液流腔,液流腔下部设有环形的液流缝隙,液流缝隙与下部的急冷塔内壁衔接,环形布流段上设有接通液流腔与急冷塔外部的第一液口;盐酸逆流段内设有盐酸喷嘴,盐酸喷嘴方向朝上,盐酸喷嘴接通急冷塔外部。
高温焚烧烟气一般在余热回收后温度在550℃以上。急冷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高温气相将喷射入气相的液相进行蒸发,在整体热容不变的情况下,将气相的整体温度降低,以达到后续对尾气进行处理设备的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急冷塔应用于含氯化氢气体的腐蚀性环境,根据尾气处理要求,一般选择水或者盐酸进行急冷降温。水的蒸发潜热:~530kcal/kg;盐酸中氯化氢的蒸发潜热:~430kcal/kg,可见水与盐酸中氯化氢的蒸发潜热相差不大,采用盐酸做为蒸发急冷剂使用是完全可行的。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布流段中液流腔内充有盐酸,盐酸通过液流缝隙沿急冷塔内壁流下,在本设备与气相接触的内表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液膜,因液膜温度较低,可保证设备本体的温度在使用温度范围内,避免高温腐蚀。盐酸属于高腐蚀性介质,在盐酸预喷段不能将盐酸形成较细的颗粒,降温并不完全,本实用新型盐酸逆喷段中的盐酸喷头使用时喷出盐酸,将盐酸与气相逆流接触,在急冷塔中部形成一层雾沫层,气相与液相充分接触,最终气相降温至100℃以下,满足后续处理装备对尾气的处理。
优选地,其还包括盐酸预喷段,盐酸预喷段位于环形布流段上方,盐酸预喷段侧壁内设有环形的环流通道,环流通道的内侧均匀布置有朝向盐酸预喷段中部的喷液口,盐酸预喷段上设有接通环流通道与急冷塔外部的第二液口。盐酸从喷液口喷向急冷塔内气相,气相与盐酸接触后初步降温,在盐酸预喷段采用环流通道,使盐酸预喷段温度控制在较低的值,保护盐酸预喷段的材质不受高温烟气的腐蚀。
优选地,喷液口上设有喷头,便于更好的喷洒盐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东日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东日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214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