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防滑装置和轴承传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95973.0 | 申请日: | 2022-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77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周胜博;钟周乐;朱彬;贾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瑞立空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21/18 | 分类号: | F16B21/18;F16C35/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彰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6 | 代理人: | 曹恒涛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防滑装置 传动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和轴承传动组件。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包括开口挡圈,开口挡圈的外圈形成第一锯齿部;开口挡圈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使得开口挡圈的一侧端面,与轴承的外圈的一侧端面相互连接。由于轴承防滑装置的设置,使得相比于现有技术,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室的内壁径向过盈量更小,并且开口挡圈的第一锯齿部与轴承室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可抵消主轴传递给轴承外圈的摩擦力,使得轴承外圈无法出现打滑或者蠕动的情况;因此解决了:如何在减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过盈量的情况下,防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和轴承传动组件。
背景技术
在轴承传动组件中,通常采用铝材来对轴承室进行轻量化设计,以满足市场对产品更低重量的需求;安装在轴承室内的轴承通常为钢材,而由于铝材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与钢材的相差较大,在受热情况下,为保证轴承使用的稳定可靠,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常常需要选用较大的配合过盈量,以避免轴承外圈出现打滑蠕动,造成轴承室内壁磨损,进而导致轴承出现故障情况的发生。但是,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过盈量较大,容易导致轴承传动组件在常温或低温情况下使用时,轴承外圈变形,处于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的滚珠出现卡死现象,进而导致轴承失效情况的发生。
综上,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增大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过盈量的方式,来避免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容易导致轴承失效。
因此,如何在减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过盈量的情况下,防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中,如何在减小轴承外圈与轴承室之间的过盈量的情况下,防止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室打滑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防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轴承防滑装置,包括开口挡圈,开口挡圈的外圈形成第一锯齿部;
开口挡圈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使得开口挡圈的一侧端面,与轴承的外圈的一侧端面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开口挡圈的外圈还形成第二锯齿部,第二锯齿部与第一锯齿部呈镜像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开口挡圈的外圈还形成第三锯齿部,沿着外圈的圆周方向,第三锯齿部位于第一锯齿部和第二锯齿部之间。
进一步的,开口挡圈还形成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
第一受力部设置在第三锯齿部与第一锯齿部之间,第二受力部设置在第三锯齿部与第二锯齿部之间;
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呈镜像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第一受力部和第二受力部的径向厚度,大于形成第一锯齿部、第二锯齿部所在的部分挡圈的径向厚度。
进一步的,固定部为贯穿于开口挡圈两端面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固定部为贯穿于开口挡圈两端面的缺口,缺口与外圈交汇并形成开口。
进一步的,开口挡圈的开口处形成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还提出一种的轴承传动组件,其包括上述轴承防滑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轴、轴承和轴承室,轴承室内设置挡圈槽,轴承的外圈一侧端面设置有销孔;
开口挡圈套设于主轴,且开口挡圈的外圈被限制在挡圈槽内,第一锯齿部的至少部分锯齿嵌入至挡圈槽内;销钉穿透固定部插入至轴承的销孔内;
轴承的内圈套设于主轴,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室径向过盈配合。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瑞立空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瑞立空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95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损汽车刹车盘
- 下一篇:一种果冻橙储存用转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