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多次快速注液的电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81360.1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03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程胜兵;康乔;徐超强;周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7 | 分类号: | H01M50/107;H01M50/152;H01M50/166;H01M50/179;H01M50/531;H01M50/536;H01M50/548;H01M50/559;H01M50/609;H01M50/627;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冯超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次 快速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多次快速注液的电芯结构,包括电芯壳体,所述电芯壳体上方设有盖体,所述电芯壳体靠近盖体一侧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内侧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电芯壳体内设有芯包,所述芯包与盖体之间设有强磁转接结构。该种电芯结构无需增加焊接设备和焊接工装,当电芯出现注液不良或批量由电芯注液引起问题时,都有弥补挽救措施,不会造成电池报废和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电芯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能多次快速注液的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芯在进行注液时,通过在电芯表面开注液孔,通过真空注液机把电芯内部抽真空后再注入电解液体,电解液注入完成后需静置一段时间,待电芯内部极片上活性物质浸润完全后,再进行二次注液,二次补液完成后再将电芯表面注液孔进行激光封装之后不再进行补液;其次当电芯盖板与电芯壳体结合时,需要进行激光焊接。当传统电芯有漏液情况发生,或批量浸润不均等情况发生时没有有效补救措施,造成大量电芯浪费。同时,电芯盖板与壳体激光焊接虽然牢固,但生产销量低下,且要增加大量的焊接设备和工装,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能多次快速注液的电芯结构,不但能够对铝壳电芯进行夹持,而且还能够带动被夹持的铝壳电芯进行旋转,从而达到对铝壳电芯进行角度调整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能多次快速注液的电芯结构,包括电芯壳体,所述电芯壳体上方设有盖体,所述电芯壳体靠近盖体一侧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盖体内侧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电芯壳体内设有芯包,所述芯包与盖体之间设有强磁转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强磁转接结构包括强磁连接板,所述强磁连接板靠近盖体一侧设有正极强磁转接板,所述强磁连接板靠近芯包一侧设有芯包强磁转接板。
再进一步地,所述强磁转接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再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内顶部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设有密封圈。
再进一步地,所述芯包与电芯壳体以及连接环之间设有绝缘膜。
再进一步地,所述电芯壳体底部设有负极接线柱(电芯壳体与盖体进行连接时,正极强磁转接板与正极接线柱相抵压,从而达到正极接线柱与负极接线柱导通连接的目的)。
再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内顶部设有正极接线柱。
再进一步地,所述强磁转接结构截面为Z字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芯包与芯包强磁转接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芯包以及强磁转接结构放置在电芯壳体内部,通过连接环上端开口可直接向电芯壳体内部大流量进行注液,电芯壳体与盖体进行连接时,正极强磁转接板与正极接线柱相抵压,从而达到正极接线柱与负极接线柱导通连接的目的。该种电芯结构无需增加焊接设备和焊接工装,当电芯出现注液不良或批量由电芯注液引起问题时,都有弥补挽救措施,不会造成电池报废和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电芯壳体1、盖体2、连接环3、外螺纹4、内螺纹5、强磁转接结构6、强磁连接板61、正极强磁转接板62、芯包强磁转接板63、芯包7、强磁转接板8、限位环9、密封圈10、负极接线柱11、正极接线柱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81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设备用防护件
- 下一篇:一种回转窑上的新型密封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