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76384.8 | 申请日: | 2022-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16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健;宋光远;王墨扬;牛冠男;张志飞;林皓昇;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颈动脉 置入 人工 瓣膜 输送 装置 | ||
1.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包括位于近端的控制手柄,与所述控制手柄相连并向远端延伸的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件由所述控制手柄起具有向远端延伸的长度L1,所述长度L1至少适应颈动脉体表穿刺点至主动脉瓣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手柄包括至少两个螺纹配合的单元件,相邻两所述单元件中之间设有防拆机构,所述防拆机构包括:
弹性勾,设置于相邻两单元件中的一者;
单向卡齿,设置于相邻两单元件中的另一者,所述单向卡齿有多个且沿周向排布,相邻两单元件螺纹旋紧后,所述弹性勾与位置相应的单向卡齿相配合,限制相邻两单元件彼此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单元件在彼此配合部位均为筒状结构,一者为带有外螺纹的内筒,另一者为带有内螺纹的外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勾布置在所述内筒的轴向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为沿径向扣合的多瓣结构,且在每一瓣上至少设置一个弹性勾;
所述外筒为沿径向扣合的多瓣结构,且在各瓣上均分布多个单向卡齿,所有的单向卡齿沿周向连续等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轴向端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槽壁包括处在内筒周向两端的侧壁,以及连接在两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弹性勾包括:
悬臂,由所述避让槽的其中一侧壁起,沿内筒周向延伸;
勾头,处在所述悬臂的末端且背向所述底壁外凸;
所述悬臂与所述底壁之间留有形变吸收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外筒周向,所述单向卡齿的两侧分别为引导面和止回面,相邻两单元件螺纹旋紧过程中,所述勾头能够越过引导面,相邻两单元件彼此反转时,勾头受阻于所述止回面;
所述勾头与所述避让槽的另一侧壁之间留有避让间隙,所述勾头与所述止回面配合的一侧为工作面,所述工作面背向所述避让间隙,所述避让间隙的大小至少供一卡齿就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沿手柄轴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单元件;
相邻两单元件螺纹旋紧过程中,还沿手柄轴向相互凑近,在凑近至极限位置处,其中一单元件的端面与另一单元件上的单向卡齿的齿尖相抵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管组件在体内穿行的外鞘,所述外鞘具有长度L2,所述长度L2至少适应颈动脉体表穿刺点至主动脉弓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L1小于等于80cm;所述长度L2比所述长度L1短20~4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通过颈动脉置入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组件包括内外嵌套且可在所述控制手柄的驱动下轴向相对滑动的芯管和鞘管,其中介入器械装载于所述芯管在远端部位且具有收纳在所述鞘管内的装载状态,以及具有在所述鞘管回撤后径向外扩的释放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763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料印染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闸刀式井内分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