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导管护理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34014.8 | 申请日: | 2022-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27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魏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权行知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38 | 代理人: | 刘赛赛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导管 护理 固定器 | ||
一种介入导管护理固定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介入导管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包括开口朝上的盒体,盒体底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孔,盒体内侧底部设有与圆孔同轴的C型环,盒体内固定有与圆孔同轴的圆环,圆环的内径大于C型环的内径,圆环右侧开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朝上的第一通槽,盒体右侧壁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左右贯通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左右相对,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内分别拆卸连接有带有缺口的工字型橡胶套,盒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约束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防止穿刺点处的导管出现移动,避免患者出现穿刺点疼痛,防止导管出现松动,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介入导管护理固定器。
背景技术
介入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要是采用微创的方式。在X线、B超或CT的引导下用导丝或导管进入血管,再利用相关的器戒或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其目的主要有诊断、治疗和检查的效果。
介入导管在插入桡动脉后,露在体外的部分大多采用胶带固定,胶带固定不够稳定,且露出体外的导管长度过长的话,容易受到牵拉,增加患者痛苦,还容易出现胶带脱落导致导管移动、过度弯折,降低使用安全性,影响介入治疗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介入导管护理固定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介入导管固定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上的盒体,盒体底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孔,盒体内侧底部设有与圆孔同轴的C型环,盒体内固定有与圆孔同轴的圆环,圆环的内径大于C型环的内径,圆环右侧开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朝上的第一通槽,盒体右侧壁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左右贯通的第二通槽,第二通槽与第一通槽左右相对,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内分别拆卸连接有带有缺口的工字型橡胶套,盒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约束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将盒体固定在患者胳膊上,采用T型橡胶套对露出体外的导管根部进行初步固定,T型橡胶套塞入圆孔内后仅仅包裹导管,防止穿刺点处的导管出现移动,避免患者出现穿刺点疼痛;
2、设置C型环与圆环,可将外露比较长的导管缠绕在C型环上,防止导管出现弯折,影响介入治疗;
3、设置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及工字型橡胶套能够对导管的自由端处进行二级与三级固定,有效防止导管被拉扯带来的痛苦,防止导管出现松动;
4、设置U型板,能在导管的自由端不使用时卡在U型板上,即固定在盒体内,防止误触导管,污染导管,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切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开口朝上的盒体1,盒体1底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圆孔2,盒体1内侧底部设有与圆孔2同轴的C型环3,盒体1内固定有与圆孔2同轴的圆环4,圆环4的内径大于C型环3的内径,圆环4右侧开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朝上的第一通槽5,盒体1右侧壁开设有开口朝上且左右贯通的第二通槽6,第二通槽6与第一通槽5左右相对,第一通槽5与第二通槽6内分别拆卸连接有带有缺口的工字型橡胶套7,盒体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约束带8。
为了防止导管出现弯折,所述的盒体1内底部固定有两个位于圆孔2右侧且前后相对的引导板9,后侧的引导板9与C型环3后侧自由端相切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34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灸护理仪
- 下一篇:一种环保气体监控站用气体采样防损坏监测设备